雷剑峤 | 网络时代藏书的术与道

网络的出现,使得当今时代成为最适合普通人藏书的时代之一。刘铮的《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向我们示范了一个网络时代的藏书人该如何获取他的收藏,以及能用他的收藏来做什么。

责任编辑:刘小磊

刘铮和他新书《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秦颖 | 摄影。

刘铮和他的新书《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秦颖 | 摄影。

很多喜欢藏书的人似乎都觉得,就藏书这件事而言,从前的日子比现在美好,越久远的越美好。乾嘉时期的黄丕烈时常迎来书贾上门,要卖给他宋版书(当然开价很高,但藏书几时不费钱呢);民国的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在厂甸逛冷摊,宋版书是碰不上了,可遇到明清善本乃至有名的文人学者之稿本、钞本,并不是稀奇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子善、方继孝、谢其章在北京潘家园、中国书店、上海文庙等处,以廉价买得晚清民国名人手迹、旧藏、签名本的传奇故事已是耳熟能详,也让我们过一把对屠门而大嚼的瘾,恨不早生几十年躬逢其盛;连刘铮也说,今日他回想起十几二十年前,“也不禁对彼时好书之易得徒然兴慨”(《西书东藏》,页288)

这种想法,自然不能说是错的,且不说如今想在拍卖场以外的地方买到宋元旧椠,无疑已是迹近神话,哪怕至今只有百年的新文学作家签赠本,也成了索价甚昂的珍品。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近二十年来一个新兴的因素打破了上述规律,让藏书一事变得比以前便利得多,事实上它的出现,使得当今成为最适合普通人藏书的时代之一。

这个因素就是网络旧书平台的兴起。虽然网络让旧书市场“变平”,一本书、一方印章、一个签名的价值在众多精明店家的商业判断中趋于动态平衡,捡漏比从前更难,但是由此汇聚到我们眼前的旧书实在太多,地表即使再平坦也免不了有褶皱与洼地,总有一些他人不及见、不能识的好书,等待有识之士用鼠标去发掘,而以往它们受限于地域,不可能出现在每个人面前。刘铮的《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一书,正是最佳典范,它向我们示范了一个网络时代的藏书人该如何获取他的收藏,以及能用他的收藏来做什么。老实交代,我正是通过拜读刘铮这几年来的相关文章,学习揣摩其经验,也发展了利用网络收藏名家旧藏与签名本的爱好,当这些文章结集成书,重读一过,不仅仍然大有收获,并且正如刘铮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