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为什么不怕份子钱?

每到各大节前后,关于份子钱的话题就会引起年轻人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关系不亲密的同学同事一到结婚时就突然联系你,更是激起年轻人的吐槽欲望。

责任编辑:梁欣婷

(IC photo / 图)

每年国庆真让人又爱又怕,爱的是有个不用加班的小长假。怕的是,长假一多,婚礼也多.......

八百年不曾联系的同学突然加你微信,你满怀着一颗期待重逢的心点了“通过验证”,没想到第一句话就是:“老同学,我要结婚了!”

收拾好行李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想到挡不住说来就来的份子钱,只能说,份子钱是会呼吸的痛。日常生活中,份子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习俗和礼仪,就是在别人结婚、生孩子、乔迁或者家里有人去世等重大事件上,送去礼金和礼品,以表示祝贺或慰问。因为结婚发出的请帖是红色的,并且给出的数额往往不小,不少地方都是500元起跳,上不封顶,于是年轻人形象地将其形容为“红色炸弹”。

每到各大节前后,关于份子钱的话题就会引起年轻人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关系不亲密的同学同事一到结婚时就突然联系你,更是激起年轻人的吐槽欲望。事实上,如今份子钱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困扰,可为何没有人去改变这一传统?珠三角地区的份子钱一直是中国的一股清流,有什么可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份子钱变迁史

份子钱是怎么来的?份子钱流行于中国明代中叶,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农耕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在婚姻、做寿、死丧、疾病等大事上,一人之力或者一家之力常常无力承担,这个时候份子钱有点类似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筹”,亲朋好友每个人帮忙出一点,事情办起来就容易多了。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是乡土社会,村民共同生活并形成一个共同体,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我不理解
回复

我不理解

2024-10-10

这样很好其实

南周用户

2024-10-10

广东人是喜欢讨个彩头,并不在乎红包多少

南周用户
回复

南周用户

2024-10-10

广东人是喜欢讨个彩头,并不在乎红包多少

若花生
回复

若花生

2024-10-10

身在佛山要惜福

Micheal Yao
回复

Micheal Yao

2024-10-10

老家有些人被逼无奈只能多办酒席,就是为了不收回这些钱,真应该改改,都什么年代了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10-10

但1949年之后的很长时间,结婚的许多礼仪都被取消了,份子钱也没有了。民俗专家高巍指出,那个时候新人结婚时穿上洗干净的衣服即可,新郎一般借辆自行车,戴着大红花接走新娘。两人共同置办一些家具,单位同事来家祝贺一下,也没有份子钱,亲友间相互通知一下即可,不需要吃婚宴,也不需要彩礼。那是教员所领导的一段时期,虽然物质贫瘠,而精神丰盛。

135****7042
回复

135****7042

2024-10-09

来了就是面子,顺德这边撕一下角就当场奉还了。所以摆酒大家都这样,自己确实没有必要破例了,点赞顺德纯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