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气候先锋|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为公司撑起一片可持续发展空间

编者按:

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加剧,气候治理形势愈加复杂。中国“双碳”目标愿景提出四年来,双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作为气候转型的主体,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持续跟踪中国企业尤其是重点排放行业的双碳行动进展,2024年,南方周末继续开展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并发起“对话气候先锋”系列访谈,与企业高管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转型挑战和取得的成效。
锂电池企业正站在技术革新和绿色转型的前沿。作为“深藏功与名”的供应商,欣旺达也在双碳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脉络,相互成就。

责任编辑:孙孝文

当前,全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双碳目标——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经成为各国乃至全球企业行动的指导原则。在电子工业里,电池是电子产品的心脏,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一环,不仅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面对全球变暖和资源紧缺的挑战,锂电池企业正站在技术革新和绿色转型的前沿。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能效比,以及探索回收再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这些企业正致力于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此外还积极探索使用清洁能源和生物基材料等方法,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欣旺达1997年成立于深圳,2011年成为第一家以“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2022年又成功登陆瑞士交易所。欣旺达五大业务板块分别为3C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

如今,欣旺达已与全球一线终端厂商形成深度合作。作为“深藏功与名”的供应商,从智能手机锂电池起家并且目前保持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的同时,欣旺达在双碳领域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脉络,相互成就。

2024年9月,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走进欣旺达深圳总部,与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共同探讨欣旺达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深入了解欣旺达是如何在其业务战略、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整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推动社会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转型中发挥作用的。

推动供应链协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南方周末:欣旺达的双碳目标是要在2029年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碳达峰,在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碳中和。总体来说,欣旺达在双碳领域具体做了哪些尝试和推动?

梁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我们意识到“绿色经济”和“零碳未来”不能只是口号,所以我们制定了全球“4P”战略支柱,即美好家园(Planet)、绿色产品(Product)、和谐人文(People)、共赢伙伴 (Partner),关注环境、产品、人文和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下设20个子目标,以推动战略的落地。

 

欣旺达绘制的双碳行动时间线。图由受访者提供

2021年开始,欣旺达启动双碳工作,发布双碳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等ESG治理架构。我们践行务实的低碳发展路径,比如在低碳园区建设这方面,“源网荷储云一体化”是实现零碳智慧园区的关键路径,我们将其总结为“五源、四网、三荷、二储、一云”。我们位于惠州的欣旺达新能源产业基地,就是采用这样的路径,通过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来达到降低碳排放,这也是智慧能源领域的一大创新。

由于我们服务的都是头部客户,除了配合制定有前瞻性的碳中和目标之外,客户也会对我们提出很多要求,比如通过管理指标的规范化、加入相关协会组织等行动,来明确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决心。因此,我们也积极了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ISSB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China ESG Alliance 联盟等外部专业组织和倡议。2023年,我们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通过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全年推进节能技改管理项目200余项。

南方周末:“电池护照”最早是全球电池联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简称GBA)提出的行业倡议。电池护照之所以被命名为护照,而非身份证,就在于突出其有效的跨国流动性。当前欧洲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随着欧盟《新电池法》的出台,从2027年起,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和EV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这将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洲产生重大影响。欣旺达当前是如何应对这一要求的?

全球电池联盟(GBA)对于电池护照的介绍,内容翻译自官网

梁锐:我认为这项举措可以推动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电池护照不仅针对电池的基本性能、标识有害物质有要求,而且需要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欣旺达充分利用自己数字化能力打造了“欣旺达电池护照数字化平台”,为新能源电池供应链上下游提供一套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软件及大数据平台,可生成符合要求的证书及可供合规查询的电子记录,进而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可持续发展。同时,欣旺达也积极参与GBA全球电池联盟框架下的相关标准和制定工作。

南方周末: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欣旺达是如何与上游客户企业保持一致性,并且和供应商同步的呢?

梁锐:由于供应商内部ESG风险与公司的ESG风险或有差异,我们将管控措施整合到供应链的整个管理流程中,涵盖供应商开发、风险评估、现场核验、评估与改善等关键节点,同时通过供应商大会开展ESG理念培训,主动与供应商分享行业知识与优秀实践。

我们会仔细分析客户对我们的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对供应商的要求,所以我们也提出,所有新进供应商需要签署《供应商合作基本准则》等协议,覆盖ESG管理体系、ISO认证、商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人权影响与环境影响等方面,就双方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与巨人同行,协助供应商减碳

南方周末:国际上对ESG的争议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你如何理解客户对低碳的高标准严要求、公司发展路径和供应商减碳之间的关系呢?

梁锐:我们作为企业,要以长期稳定发展的经营理念为前提,这样才能撑起可持续发展的一片天。欣旺达始终以“深刻理解政策趋势、全面满足客户要求,卓越履行社会责任”为原则,然后在这个原则之上,欣旺达往往以客户为先,做到最后会发现,ESG理念和企业发展是双赢的。所以我认为,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据法规要求及社会责任要求,把原则设计好。

第二是要构建高效执行体系,欣旺达在双碳建设过程中,要求ESG相关的管理部门、采购中心、研发运营部门和各地的分、子公司明确目标,协同努力。这需要把我们的工作目标分解到供应商,比如正极材料的生产是一个能耗和碳排放较高的环节,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这一领域,我们就会和相关供应商讨论降碳方法,从各个环节来打通思路。

第三是要坚持与巨人同行。我们的客户是世界最顶级的企业,所以我们就瞄准世界最顶级的要求,比如绿电这个词(注: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其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这两年比较流行,但其实五年前客户就给我们提出来要实现百分之百绿电了,当时就开始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在双碳概念上小步快跑,不断学习。

第四个是落实行动计划。供应商签署承诺之后,我们还要去审核行动计划,确保这些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南方周末:我们在欣旺达总部大楼看到了有一些工业互联网可视化展示。欣旺达是一家做电池的企业,是什么初衷让欣旺达涉足这类更像是科技公司的产品呢?

梁锐:我们意识到,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对于供应商,我们在战略上会主动赋能。主动赋能不光是命令,而且是拉着供应商协助他们一起前行——除了低碳技术,低碳管理也非常关键。我们不仅仅是帮对方算碳,还会帮对方减碳。我们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通过搭建“智能生产链、智能研发链、智能供应链”,构建工业互联网架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我们打造低碳园区,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智慧能源和低碳发展的理念,系统性融入园区综合规划、建设、发展全过程中。

出海、规则与挑战

南方周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既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末端,也是确保镍、锂这一类战略资源绿色可持续供应的关键。在动力电池业务方面,目前欣旺达的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进入全球排名第十。欣旺达是怎么看待和回收动力电池的?

梁锐:在实践层面,目前有些客户在回收环节,也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客户要求,也是我们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回收的高峰期何时会到来、何时强制报废这些话题还有待讨论,相关政策制度的配套出台,也需要政府、学界、业界加强交流,补齐短板。

欣旺达在电池设计阶段就积极融入回收理念,并且布局电池回收领域,打造退役电池智能化回收体系,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推动电池回收领域规范发展。我们也乐意与广大业界合作,共同推动完善电池全产业链的回收体系,实现电池的Reuse(重复使用)、Recover(恢复)、Recycle(循环使用),形成闭环的竞争力。

南方周末:过去几年,中国“新三样”出口维持高增长。2017年欣旺达首个海外基地落地印度,2023年首个欧洲工厂落地匈牙利,欣旺达的出海业务是如何布局的?对当地员工有提供文化交融的活动吗?

梁锐:我们锂电池出海,首要考虑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取更多订单。欣旺达在全球多地建厂,不仅是为了提高竞争力,欧盟《新电池法》对出口至欧洲的电池设定了严苛的标准,所以在海外投资建厂,有助于降低碳足迹标准带来的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另外,现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客户提出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方面的配套需求,这也进一步加速了我们的出海步伐。

对于海外员工,我们会举办一些文化融合的活动。比如我们会不定期邀请海外员工来到深圳总部进行培训,让当地员工更有归属感,也对企业文化更认同。

2023年,欣旺达参加在迪拜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深圳专场圆桌对话,分享降碳经验。(图由受访者提供,左二为本文受访者)

南方周末:你预测接下来欣旺达在双碳领域还会遇到哪些挑战?

梁锐:挑战依然艰巨,包括在对公司运营发展成本的要求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如何满足各方面的标准,还有供应链方面的数据收集,这包含对范围三各个方面的核算。

这意味着我们要从传统的服务客户的基础能力建设,上升为对生态体系的建设,从对核心资源的掌握能力,上升到数字化转型、经营模式的变革,使我们成为具有全球化、绿色化、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能源企业。

接下来,欣旺达将继续完善集团运营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同时推动能源、环境、碳排放管理体系三体系融合。我们将成立碳资产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碳汇项目中去,发挥生态补偿机制作用。构建双碳管理平台,提升管理科学性。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