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是如何塑造关羽忠义形象的

关羽要走这事,史书上说得很清楚,关羽实际上就没对曹操隐瞒,曹操知道了,也没阻拦。关羽走,众将想追,曹操说,各为其主,不要追了。这件事,曹操和关羽,真称得上肝胆相照如冰雪。

《三国演义》见不得元剧的矮化,改成了曹操是真心送别,关羽也是真感动,于是收了锦袍,所以不再是猥琐段子,而是为后来华容道放曹操埋下伏笔。这是大手笔的处理。

责任编辑:陈斌

刘备在曹操身边,预感到不妙,于是逃到徐州。

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投奔了袁绍,关羽则被曹操生擒。曹操对关羽很好,但关羽还是忠于刘备,于是斩了颜良之后,投奔刘备去了。

以上是对历史的简单叙述,不过,后世关羽崇拜非常发达,以关羽为中心的故事,《三国演义》当然要大讲特讲,自然也就精彩纷呈而面目全非了。

关羽投降的三个条件

这里就讲讲民间三国里,关羽这一段的经历,以及《三国演义》是怎样运用这些素材的。

关羽的这段经历,大致分五个阶段:

先说第一个阶段,关羽降曹。

按照历史,很简单,关羽被曹操活捉了,于是就降了。

民间三国觉得这样太不给关羽面子,得给关羽加戏。从元杂剧开始,就改成了曹操先抓住了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手里有了人质,这才和关羽谈判。然后有了“约三事”的情节:

头一桩,降汉不降曹;

第二桩,确保刘备的两位夫人的待遇问题,不会和闲杂人等接触;

第三桩,如果得到了刘备的消息,立刻就走。

元杂剧已经是这样了,《三国演义》细化升级,毛宗岗的批语,三件事,分别是辨君臣之分,严男女之别,明兄弟之义,传统的价值观都照顾到了。

《三国演义》比杂剧写得好:

一是杂剧里张辽是个猥琐的谋士,出主意基本是憋坏水。《三国演义》里,关羽是救过张辽的命的,张辽也是感恩的。所以张辽是真心既为曹操谋划,也为关羽考虑,也是忠义双全的形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写张辽也是写关羽。

二是曹操的气度。关羽说“降汉不降曹”,曹操的反应是大笑,我就是汉啊,有区别吗?已经谈妥三事了,关羽又追加了一个条件,我的决定,要和嫂子请示一下。大家都知道,谈判的时候谈妥了对方又追加条件是最讨厌的。但是曹操二话没说,你去见嫂子请示吧,还直接让自己的大军后退三十里,表示对你完全放心。这是古君子之风啊。古代点评《三国演义》的人,这里是排队点赞:有的说曹老板霸气(渔眉批: 奸雄威凛如此);有的说曹操是懂关羽的(贽眉批:老瞒知人)(钟眉批:老瞒知人);至少也说,“奸雄可爱”啊(毛夹批)。

曹操使劲对关羽好,关羽立功报效曹操

第二个阶段:关羽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就使劲对关羽好。

比如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给关羽换新衣服,送关羽赤兔马,美女十名(有些版本还包括貂蝉)……诸如此类。

比较有名的一个案例是曹操封关羽作汉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