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草中寻找抗病基因

科学家从野草中找到了上百个抗病基因,一些基因已经被用于培育抗条锈病、抗赤霉病、抗白粉病等重要小麦病害的新品种。

责任编辑:朱力远

小麦是全球三大主粮作物之一,为人类贡献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我国小麦产量全球第一,单产水平全球领先。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学家李振声等众多科学家所作出的重要科技贡献。作为我国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李振声院士的一项成就是,利用从野草中找到的抗病基因,培育出一系列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推动我国小麦单产和总产量不断提升。

小麦原本也是“野草”

我们所说的小麦学名一般叫做普通小麦,也叫面包小麦,是目前全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们平时能吃到各种各样面食糕点,主要还得感谢小麦这种神奇的作物。

小麦有什么神奇的,不是很常见吗?原来,100年前的科学家开始借助显微镜观察小麦细胞的内部结构,发现小麦的细胞核竟然含有六套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携带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大多数动植物的细胞核只含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这些生物统称为二倍体。这些生物细胞核的染色体数量基本固定,一旦染色体多了或少了,都可能给这些生物造成麻烦,轻则导致这些染色体异常的生物无法生育后代,重则导致这些生物本身无法存活。

那么,小麦的细胞核为什么能挤进六套染色体呢?这些多染色体挤在一起为什么没有给小麦带来麻烦,反而让小麦从路边的野草变成人类难以离开的食物呢?

这些问题自然也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通过考古学、遗传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科学家终于把小麦中六套染色体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原来,这六套染色体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的祖先,每个祖先贡献了两套染色体。

普通小麦的最原始祖先是野生一粒小麦,因为它们麦穗上的每个小穗只结出一颗麦粒而得名。这种一粒小麦跟大多数动植物一样,具有两套染色体,属于二倍体。如果野生一粒小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