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食品安全“吹哨人”:最高按罚没款5%奖励|周一健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懒政以及不作为,才能为“吹哨人”制度扫清障碍。

三项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基金打包支付以及医务人员薪酬体系改革)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方医保部门需要真正深刻领会三明经验的精髓,才能开展有效推广。

责任编辑:曹海东

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发布公告,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实名举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视觉中国|图

焦点

【市场监管总局将对食品安全领域“吹哨人”实施奖励】

2024年9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举报人举报实施奖励的公告》,其中提到,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实名举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负责调查处理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最终处理决定后,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内部举报人应当予以奖励。公告中还规定保护内部举报人个人信息,企业不得对内部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等。

市场监管总局2月曾发布该公告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直接将内部举报人称为“吹哨人”。“吹哨人”最初指的是警探在追捕犯人时吹响哨子提醒路人,后引申为曝光所在领域违规行为的内部人士。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了对吹哨人的奖励上限为100万元。9月3日公布的《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中,市场监管总局再次提到,要梳理排查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加快建立食品企业“吹哨人”制度。

此次《公告》指出,奖励资金来源、奖励条件、奖励标准和奖励程序等按照《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按该办法,根据所举报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所提供证据的价值,最高按罚没款的5%给予奖励(最低5000元)。

健言:理想情况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应当是社会共治的,不只有监管部门参与,还要有消费者监督、同行业监督、平台监督等等。“吹哨人”制度的推出令人振奋,但是范畴如果不局限于内部举报人就更好了。有时候,了解业内潜规则的同行站出来举报,分量会比企业内部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