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公里/小时:非机动车道上的“速度与激情”

国内仅有深圳、贵阳等少数地方规定了自行车的限速标准——时速15公里。专家呼吁,可将骑行分为以通勤为主的日常骑行和以锻炼竞技为主的运动骑行,二者区分管理。

两轮车的被动防护最高效直接的方式就是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头盔。一位北京自行车运动组织者在活动通知中写了三遍自戴头盔,但活动当天仍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佩戴,甚至有骑行者觉得头盔提供的“只算保险、不是安全”。

每当遇到有学骑车的家长,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卢福泉会问他们是否愿意让孩子骑车上学,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否定。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没有开设自行车课程;二是糟糕的道路交通环境。

责任编辑:曹海东

享受风驰电掣的骑行感觉之下,骑行也有意想不到的风险。视觉中国|图

自行车能骑多快?

巴黎奥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金牌均速超过50公里/小时。一位骑行爱好者说,他日常的巡航速度在40公里/小时左右,如果是下坡路,也有可能到70公里/小时。

40公里/小时,这是百米飞人博尔特跑出的最快速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公路,机动车限速也只有每小时40公里。在运动平台“行者”上,一段6.6公里的热门赛段,排名第一的平均速度为时速35公里,最高时速达到50公里。

毫不夸张,Cityride(城市骑行)已成都市人“新宠”。在北京,不论是窄而蜿蜒的胡同小巷,还是宽而坦荡的马路绿道,总有骑行者划过的轨迹,“长安街夜骑”更成为北京旅游必打卡的项目。

享受风驰电掣的骑行感觉之下,骑行也有意想不到的风险。最近的一起事故是,2024年9月15日,一名内地女网红在香港一处山道骑行,跌倒后被巴士碾过身亡。而在8月11日清早,一名男孩随父亲在河北一处未验收路段骑行,被对面开来的车辆碾压失去生命。

事实上,和机动车“铁包肉”不一样,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是“肉包铁”。虽然骑行灵活,但在道路上过度追求速度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更加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2023年12月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速度与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平均速度每增加1%,致命事故的风险会增加4%,严重事故的风险则增加3%。根据WHO发布的《2023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所有道路交通死亡中,骑自行车的人占比6%。

就在最近,多地交管部门开始严查非机动车追逐竞驶。8月29日,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发布消息,8月以来,已现场处罚非机动车追逐竞驶违法行为2023起,并在热点骑行区域增大执法力度。

骑行热背后,非机动车管理还面临着多个难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相比于机动车的事故以及造成的伤亡人数,非机动车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大,基本达到1/3了,“在这种情况下,立法还要进一步加快”。

15公里/小时

速度,是不少骑行族的追求——在城市道路“刷圈”,就像自行车比赛那样。

“毕竟为了速度,有时也会冲红灯、或从左侧机动车道超车。”一位交通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当前查处自行车的依据一般不是速度,而是是否有逆行、不按交通信号灯行驶、不在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交通管理部门的态度与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有直接关系。

现行的道交法中仅规定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对于自行车则没有规定。

南方周末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