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优惠、不能补贴,招商局长们怎么办?

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地方政府要赢得竞争,打造营商环境将成为招商重点。“现在没有哪个县市区敢把税收返还写到优惠政策里。”

近十年的招商,县里出现了很多“候鸟式”企业。入驻拿走补贴后,又将设备搬到下一个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招商最忌讳的就是“敞开门招商,关上门打狗”。

责任编辑:张玥

未来招商怎么办,招商局长们还在观望,唯一确定的是悬在头顶的招商指标还在。视觉中国/图

未来招商怎么办,招商局长们还在观望,唯一确定的是悬在头顶的招商指标还在。视觉中国/图

反内卷的风,吹向了地方的招商部门。

“未来的招商将越来越难。”韩栋是北方某市的投资促进(北京)中心招商主任,在一线城市招商引资六年。9月初,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地方政府要赢得竞争,打造营商环境将成为招商重点。“现在没有哪个县市区敢把税收返还写到优惠政策里,一刀切了。”

税收返还,是针对税收的地方留存部分,政府在不超过留成比例的情况下,向企业返还部分税款。

韩栋的直觉来自政策的波动。

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第十条明确提出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6月底,上海市就发布了《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税收优惠政策”招商行为。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指向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制度,打破过去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的“内卷式”招商格局。这意味着,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的任何承诺,都需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查,确保其合法合规,并能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切实履行。

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到底伤害了什么?如果政策收紧,地方政府又该何去何从?

“候鸟式”企业出现

2014年,一家中国制造业公司在海外寻找产能扩张地,一座小城抛出了橄榄枝:雇用的员工超过1500人,政府每年发几十万美元的补贴,雇得越多发得越多。企业在当地的工厂用地也会被免去一部分产权税。

这家公司算了一笔账,综合人工成本与税、费考虑,中国的工厂与海外的工厂开支基本持平。当地建厂还能节省长途运输的费用。

这家企业正是福建商人曹德旺开办的福耀玻璃,招商引资的政府,是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的莫瑞恩市。

实际上,国内不少地方政府也将奖补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挂钩,但这越来越不被政策允许。

2023年年中,审计署审计长侯凯通报2022年度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时提到,重点审计了18省本级及36个市县共54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并就共性问题延伸到其他地区后,发现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08亿元。

周高升是湖南省怀化市某县招商局副局长,他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以前县里针对新招的重大工业项目,且税收与就业预期高,一般会在培育期给予企业三年的税收返还。

“地方上增值税留存是37.5%,比方说企业缴1000万元的税,这一年375万元我们全数退给企业,一退就至少三年。”

周高升经常听前来考察的企业讲,哪个县给的条件更优惠,一条龙服务,几乎就是“拎包入住”。“不知道是不是,反正对方就是这样讲。”县里为了完成招商任务,还是放低了要求,引进了不少亩产税收低的企业。

“这个也有弊端。”周高升发现,近十年的招商,县里出现了很多“候鸟式”的企业。这些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拿走补贴后,又将设备搬到下一个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关键是县区一把手”

驻点招商是各地招商普遍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