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榜:43家银行,谁的答卷合格?谁尚在起步?

银行业绿色金融榜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绿色投融资、绿色运营和节能降耗三大维度50个子指标,“动静结合,大小兼顾,侧重质效”是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总分100分的绿色金融测评体系中,没有一家银行得分超过60分。四大行霸榜前四,股份行有掉队者,城农商行则有“跃升者”。

被测评银行信披“各自为政,各表各章”现象较为明显。信息披露“重形式、轻实质”,所披露的内容“散、乱、杂、错”现象频仍,信披质量不高。

责任编辑:谢艳霞

在“双碳”目标和金融“五篇大文章”双加持下,绿色金融的指引政策正陆续快速出笼。

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7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促进产品和市场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9月,中国人民银行《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指引》等一批金融标准正在全国宣传推广。

什么是绿色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近日表示,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在金融领域所形成的新型供求关系。哪些属于绿色金融?《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中明确,绿色金融包括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和绿色理财等符合相关绿色金融标准及相关规定的业务。

其中,中国绿色信贷和绿色票据规模已分别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银行业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哪些银行绿色金融“答卷”合格?哪些银行绿色金融尚在起步?哪些银行的运营更加节能环保?哪些银行在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更加有力有效?

基于对监管政策和行业现实持续跟踪调研,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首度构建银行业绿色金融榜指标评价体系,以绿色投融资、绿色运营和节能降耗三大维度50个子指标的定量或定性考察,对43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质效进行公开测评。

43家被测评商业银行包括42家A股上市银行和尚未上市但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广发银行,测评范围与此前推出的科技金融榜、数字金融榜、普惠金融榜、财富管理榜和信用卡质效榜等系列榜单保持一致。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被测评银行2022年及2023年连续两年发布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绿色金融专项报告等公开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其中绿色金融相关数据信息的测算和排名,历时4月余,制作“2024年金标杆——银行业绿色金融榜”初榜。

10月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在此初榜基础上增加或替换为银行2024年中报数据并对相关指标得分进行更新,还将对被测评银行进行深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或线上调研。与此同时,将遴选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进行独立打分评选。在上述各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将于年内制作并发布“2024年金标杆——银行业绿色金融榜”。

三大维度50个子指标

如何评价一家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质效?如何让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同一套测评体系下获得客观公平的评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通过深入剖析各上市银行相关信息披露内容后发现,绿色投融资、绿色运营和节能降耗是大部分上市银行可以实现量化评估和纵横比较的主要维度。因此,在采集的200多个科目中,最终精选了50个科目数据作为相关维度的子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诸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风控和绿色公益等维度,普遍缺乏评价规范和数据口径标准,各家银行基本处于“各表各章”阶段,故此次不纳入绿色金融评价体系。

“动静结合,大小兼顾,侧重质效”则是设计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从信息披露角度观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呈现给公众的“信息画像”差异较大,如大型银行更多侧重“秀肌肉”,展示规模相关的静态指标;中小银行更喜欢“秀特长”,在部分优势项目上凸显其价值。

调研团队经审慎研究评估认为,在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分配上,静态的规模指标和动态的变化指标之间,以及较大的总量指标和较小的均值指标之间,在保持相对均衡同时,更加侧重动态和均值指标,以公平体现每家被测评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质效,让“真正优秀的银行被看见”。

遵循三大原则

奖优不罚劣、鼓励更充分信息披露、更注重金融绩效与环境绩效的结合,是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各家银行绿色金融进行测评打分的重要原则。

基于各家银行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绿色金融专项报告等信息,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上述50个子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测算打分。对于同一子指标下各家银行的不同表现,对于表现最优者给予100分。其余银行按其与最优者的数值差距,分别获得从0-100不同得分。

秉持鼓励更充分信息披露原则,无论是何口径,只要在相关子指标方面披露了具体数值,就能获得正向的得分;秉持奖优不罚劣原则,如某家银行在某项动态变化指标方面出现负向变动(例如绿色贷款余额同比下降,或者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上升),也不会因此扣分。

商业银行的资产、营收和利润等金融绩效是其存续发展的基石。但作为公众公司,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等环境绩效对商业银行同样重要。指标评价体系不囿于各商业银行披露的人均排放量和人均能耗等环境指标,以环境指标作为分母,将环境指标与金融指标相结合的绩效指标,比单纯环境绩效指标更具可比性和商业意义。

上述得分经过所属二级指标的权重调整后,再进行加总,即测出该银行在该维度的得分。银行在三个维度的得分加总,则是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总得分。

投融资维度:权重最高

我国银行体系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规模居世界各国前列,也是绿色金融的主战场。因此,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相关规模及其变化情况,是衡量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质效的核心评价因素,理应占据最大权重。

此维度下,从44个披露科目中选取14个作为子指标,总权重达75%,以充分彰显各商业银行在该核心指标上的努力和成效。遵循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该维度下静态规模指标和动态变化指标的数量比为7:6,权重之比为33:39。同时,为鼓励更充分的信息披露,特设“绿色投融资信息披露充分度”指标,占3%权重。在该维度下总计四十多个科目中,披露相关数据信息更翔实的商业银行得分更多。

 具体而言,绿色金融总额和绿色金融同比增速作为各家银行绿色金融的核心KPI,各获得15%权重,亦是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大的子指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分别包含7个和4个子指标,权重之比为3:1,亦体现当下国内绿色信贷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信贷的子指标中,分别加入了“碳减排贷款总额”和“清洁能源贷款占比”两项具体业务指标,以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上述细分业务上特别重视和关注的监管导向。

绿色运营维度:“秀外”“慧中”并重

绿色运营维度占13.5%权重,在45个科目中选取了22个作为子指标,在三大维度中子指标数量最多。

 指标设计主要分绿色信贷的环境绩效和绿色运营的环境绩效两部分,指标数量分别为14个和8个,但两部分权重分别为7%和6.5%,旗鼓相当。

为何如此设计?因为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支持促进外部非金融企业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更要从改善自身运营模式和治理方式做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进。同时,还应持续完善相关信息的对外披露。

具体而言,绿色信贷的环境绩效主要对应各商业银行绿色贷款业务在减少相关企业4大类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在节水节能方面的实际贡献度与同比变化度,两类指标权重之比为1:1;在绿色运营的8项子指标中,均值类指标占4项,变化度指标占2项,定性类指标占2项。其中,为更好反映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同向共进,该指标体系创新加入了“每亿元营收排放的二氧化碳”“单位总资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总资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内下降”等3项指标。

节能降耗维度:科目最多

节能降耗维度,反映商业银行自身在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其成效,占11.5%的权重。虽然该维度在三大维度中权重占比最小,但涉及信息披露科目却是最多的,达160多个。

 纳入此维度的14项科目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各家银行在降低总能源消耗方面的绩效;各家银行在节约电、水、纸等资源消耗方面的绩效。虑及节能降耗的效果与各家银行的规模密切相关,该维度除2项基本的定性指标外,全部采用动态变动指标或均值指标,其中动态变动与均值相结合的复合指标多达6项。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金融绩效与环境绩效相结合的测评原则,指标评价体系创新采用“单位耗电实现营业收入”与“单位耗水实现营业收入”两项指标,以反映每单位资源消耗对银行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银行之间的数据横向可比,以凸显相关资源是各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成本。

差距在缩小

43家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总体表现和各维度表现如何?

从43家银行的整体得分观察,在总分100分的绿色金融测评体系中,没有一家银行得分超过60分,平均得分不足23分。分类型观察,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1.59分、24.68分、19.18分和10.55分。

 与普惠金融榜等其他榜单得分比较,虽然整体得分分布上仍然呈现“马太效应”,规模越大的银行绿色金融得分越高,但城商行和农商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得分和排名与股份制银行的差距较其他榜单有所缩小。这显示中小银行绿色金融领域在区域化特色化方面或有更为显著成效。

国有大行:工行因何夺魁?

根据总得分排名,四大国有银行囊括绿色金融榜单前四名。其中,工商银行得分最高排名第一,中行、农行和建行分列第2至4位。

 工行为何能在三大维度50项子指标的比拼中“笑到最后”?其在绿色投融资方面冠绝全行业的表现令其夺魁无可争议。指标评价体系显示,该行在2023年末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绿色贷款余额、年内绿色贷款余额新增额、绿色贷款占比和绿色债券持有余额等5大核心指标方面均排名第一。事实上,四大行在绿色金融榜总分排名与绿色投融资维度得分排名完全一致,与其它银行相比优势明显。

中行为何在绿色金融方面能够反超农行和建行位居第二?指标评价体系显示,中行2023年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幅领先同业,且该行绿色贷款占比提升幅度也明显高于工行和建行。而农行和建行丢分较多的指标均在绿色债券方面,农行在绿色债券发行额,建行在绿色债券持有余额方面,因为没有披露相关数据而没有得分。

相比之下,同为国有大行的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绿色金融榜单的名次均未进入前十。这显示两家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不仅全方位落后于四大行,甚至还被多家头部的中小银行赶超。

股份制银行:光大银行为何居首?

10家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排名高居总分榜第五,股份制银行第一。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列股份行第2至4位。

 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营收和利润等经营指标在股份制银行中均排名中下游,为何在绿色金融榜上能超越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观察该行与可比同业的得分发现,光大银行得分最多的也是绿色投融资维度,得分排名第五,仅次于四大行。但该行在14项子指标的得分分布中无一项排名第一。如不考虑权重影响,该行绿色投融资维度原始得分排名将落后于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排名股份行第三。可见,光大银行是指标评价体系权重分配机制的受益者。

具体分析发现,光大银行在最为核心的子指标、权重高达15%的“绿色金融同比增速”一项,以77%的同比增速领先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是该行在总得分上“逆袭”的首要原因。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在该指标上同比分别增长28.13%和16.14%。

股份制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也有掉队者。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总资产分别排名第10和14名,但绿色金融榜总分排名分别仅为第26和40名,其中绿色投融资维度得分排名分别仅为第28和39名。可见,这两家股份制银行在绿色金融主责主业上的表现反而不及许多城商行和农商行,与其在银行业的地位和作用相差甚远。

城农商行:上海银行跻身前六

与普惠金融榜类似,27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在绿色金融榜单排名上不乏“跃升者”。

43家上榜银行中,上海银行总资产排名第19名,无锡农商行总资产排名倒数第5,但两行绿色金融榜排名分别为第6名和第18名,分列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子榜第一。

观察上海银行总得分及三大维度的分部得分情况发现,该行排名几乎没有受到不同指标间权重差异的影响,其原始得分排名与加权得分排名完全一致。尤其在节能降耗维度比拼中,该行在单位耗电实现营收、单位耗水实现营收两项均值指标上分别得到83.93分和100分的高分,助力该行在节能降耗维度得分排名第一。这显示了该行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进的良好效果。

 相比之下,作为典型的区域性小银行,无锡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之所以能够取得远超其行业地位的排名,主要归功于该行2023年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高达79%,同时助力该行年末的绿色金融业务同比增速接近80%,居上榜银行第二。两项指标对该行总得分的贡献度超过81%。

无锡农商银行的排名逆袭也充分表明,该指标评价体系突破传统银行业“规模为王”的设计逻辑,在客观反映四大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主力军角色,充分肯定其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避免四大行的成绩对中小银行中的优秀代表的遮蔽影响,实现了让真正优秀的银行“被看见”。

 信披“散乱杂错”现象频仍

绿色金融榜单测评结果显示,大型国有银行在绿色金融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显著,中小银行亦有在绿色金融方面极具爆发力的优秀代表。但被测评银行在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方面质效不高,亟待提升。

一是绿色金融成果的数据化呈现总体不足,分化巨大。

绿色投融资维度,监管部门有强制披露要求的如绿色贷款余额指标,各家银行均有明确披露,但对于绿色债券持有余额及与此密切关联的绿色金融业务总额等核心数据,部分商业银行并未直接披露或完全披露。绿色运营和节能降耗维度,因无任何强制披露要求,被测评银行尤其中小银行披露相关数据的意愿大为下降,多数小银行宁愿选择描述性的文字内容来体现存在感。其中,在绿色运营维度,8家银行完全没有披露相关数据;在节能降耗维度,完全没有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多达11家,其中包括华夏银行这样的中型银行。这也是相关银行在这两个维度得分普遍偏少的核心原因。

二是绿色金融相关数据披露“各自为政,各表各章”现象较为明显。突出表现在绿色金融相关信息披露方面“重形式、轻实质”,所披露的内容“散、乱、杂、错”现象频仍,披露质量不高。

因无行业统一的信息披露指引,各家银行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披露方案,各银行披露科目因此过于分散,总量超过250个。不仅银行间的可比性较差,同一银行部分科目连续两年的数据可比性也较差。

从披露的口径看,能够基本实现全行口径披露全部信息的仅有四大行等少数银行,多数银行的披露口径较为混乱,如有些是总行口径,有些是总行及一级分行口径,有些是总行所在地区口径,甚至个别银行在2022年和2023年的同一科目数据上采取截然不同的口径,等等。

研究中心在采集数据时还发现,不同银行对待同一科目的数据,竟然在“单位”上做起“文章”。如,在披露能耗时,有重量单位“吨”、容量单位“升”、能量单位“吨标准煤”、热量单位“百万千焦”、电力单位“兆瓦时”“千瓦时”等6个不同维度的“单位”,令人费解。

更有甚者,个别银行的绿色金融相关信息披露出现较明显的差错嫌疑,如某大行披露2023年绿色办公相关统计数据时,虽然同时披露了总能耗和总员工数,但其披露的人均能耗与计算值相差甚远,而该行在报告中并未对此异常作出任何说明。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ESG)报告截图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ESG)报告截图

 

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已在着手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包括完善指标体系,研究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业绩、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绿色机制建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气候环境效益等指标逐步纳入评价体系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近期也明确表示,建立健全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提高绿色金融标准的系统性、一致性、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银行业功不可没,但从绿色贷款占比等指标看,43家被测评银行2023年末的绿色贷款占比仅有13.9%,较2022年末仅提高了2.9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仍不够充分有力。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形成合力,从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规范化、标准化做起,进一步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更好助力“双碳”目标按期实现。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