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高考放榜”,项目中标率迎新低

此前,基金委规定面上项目实行“申二停一”,也就是说,如果连续两年申请项目未中,需停一年才能继续申请。但这一规定在2024年取消。这一变化,直接带来了项目申请量的大幅增长。

没有人真正有时间去仔细阅读申请书,“由读整本申请书变成只读摘要”。

责任编辑:钱炜

(视觉中国/图)

(视觉中国/图)

打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称“基金委”)的官网查询之前,周鸿已从学院的微信群得知2024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结果:资助名单里依然没有他,和前四次一样。失落之外,周鸿心里也升起对未来的隐忧。

1986年2月14日,为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在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的倡议下,借鉴国际经验,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此后近四十年来,基金委所支持的17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下称“国自然项目”),已成为支持中国基础研究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也因此,国自然项目资助结果的公布,被学术界戏称为“科研人高考放榜”。2024年8月23日,基金委“发榜”后,许多高校与科研院所纷纷发布“喜报”,从拿到项目老师的姓名,到学校拿到各类项目的总数都一一罗列。大红色的海报,折射出各家对国自然项目的重视。

2024年国自然项目榜单的两个数据引发了业界强烈关注:面上项目资助率由2023年的16.99%降至2024年的11.66%,是198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下称“青基项目”)资助率则由17.04%降至15.54%。资助率降低,意味着项目申请的竞争愈加激烈。

所谓面上项目,即覆盖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一个项目的经费接近60万元。青基项目则在30万元左右。在国自然项目中,面上项目与青基项目面向最广大的青年科研人员,关注度也最高。以2023年的资助情况为例,基金委资助项目共有5.25万项,其中面上项目20321项,青基项目22879项,二者约占当年项目总数的82.3%。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张川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竞争的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的壮大”。但当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一些不尽合理的考核机制下,很多并不需要大量经费的项目,或经费已经相对充足的科研人员,也都在积极申请项目,这就导致一些亟需经费支持的学者,特别是一些年富力强但资历尚浅的青年学者,无法获得支持。

而2024年基金委的一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导致了这样的竞争加剧。

中标意味着什么

2019年下半年入职南方一所985高校后,青年讲师周鸿在次年3月就开始申报基金委的青年基金。五年来,他写了三次申请书,依然颗粒无收。

之所以如此积极地申请,是因为申请到国家级项目是周鸿聘期内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简而言之,这与他们的职称晋升绑定——新入职的讲师或助理教授,往往只有拿到青基项目才能评副教授,从副教授升教授则需要两个面上项目。

除了基金委项目,科研人员还可申请省部级项目和企业项目,但这些项目多侧重于应用研究。东部一所211高校化工学院的青年教师张诚曾申请过省级基金项目,在很多情况下,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