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理发被索要4000元:该动用“强迫交易罪”了

即便杭州市监部门要求涉事理发店三倍赔偿,就能让这个店家幡然醒悟、重新做人吗?通过惩治这一案例,能震慑其他问题理发店吗?对此,公众“治标不治本”的担忧是合理的。

责任编辑:辛省志

杭州的理发店又双叒叕出大新闻了!

2024年9月9日,“16岁少年理发被索要4000元”相关的多个话题冲上热搜榜。据报道,9月7日晚,在杭州市,一名16岁少年在理发店剪头烫发时被要求支付4000元。市井中理个发,最多几十元,何以“膨胀”为4000元?报道中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但显然,如此狮子大开口,肯定安排了不少套路。

现场视频显示,在少年拒当冤大头,选择报警处理后,民警在涉事理发店外与店方负责人理论:“能不能不要从300多变成1000多,行不行?我就问你这句话!你下次就明确地做什么收多少钱,不要跟我讲这个还有那个加(钱)。” 在店家坚称“是明确啊”的情况下,民警反驳道:“明确你能不能写上去,做了什么1000块钱给我标上去,能不能标?!”由此可见,涉事理发店动用了“价外价”大法。这种伎俩,主打的是盘外招,追求的是迷魂效果。总之是故意模糊价格,对顾客诱导消费。你让店家明码标价,必然标不出来。最恶劣的地方在于,店家欺人太甚,拿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下手,一旦少年担惊受怕、忍气吞声,计划也就得逞了。

涉事店家的行径,已超越了是否明码标价的层面。正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通报所称,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