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子在凉山开启“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到“在校园”

9月初,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母公司设立的浙江宜格慈善基金会,联合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和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公益考察活动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正值开学季,花西子“薪火传承”非遗文化课堂在凉山也迎来了开学第一课,开启品牌持续践行文化弘扬公益项目的第4年。

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公益项目通过“校外非遗传承人授课模式”,已面向凉山42所学校78410名学生,累计开展非遗文化教学5650小时,实现了包括彝绣、月琴、阿都高腔、彝族口弦、朵洛荷、金江鼓乐、蹢脚舞、傈僳族火草织布等36项非遗技艺走进课堂。2024年,为进一步推动非遗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联合多方力量,把非遗教学的师资队伍,从校外非遗传承人扩大到在校老师,通过“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的重要场域,不仅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筑土培基,也为非遗文化进校园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探索之路。

“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启动仪式

此次,“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启动仪式在“薪火传承计划”示范校雷波县金沙镇中心校(以下简称“金沙镇中心校”)举行,首批入选的2位在校老师现场一对一拜师非遗传承人,分别是金沙镇中心校的取比格西老师拜国家级彝族服饰传承人贾巴子则为师,刘江老师拜省级彝族民歌传承人杨军几为师,并在拜师帖上签名盖印。启动仪式上,原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克惹晓夫表示:“对在校老师非遗技艺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花西子的创新模式在未来应考虑持续推广和深化,助力传统艺术和技能在新一代中得到珍视和传承。”

首创“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校园非遗授课模式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曾明确提到:一方面要加强青年非遗传承人培养,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另一方面,要推动非遗普及教育,鼓励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加强非遗师资培养。

在“薪火传承计划”推进过程中,该项目的发起方花西子品牌也观察到,由于非遗师资的紧缺,非遗传承人教学规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薪火传承计划创新“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通过发起“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推动学校深入挖掘校内已有教师资源,扩大非遗教育教师队伍,让老师也可以成为非遗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从“进校园”到“在校园”。

花西子筑梦基地-民族文化传习室

“今年花西子发起‘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我们计划在凉山的42所非遗示范校招募20名学校老师作为首批培育对象,项目组将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并携手本地传承人师傅,一对一帮助老师提升非遗技艺水平。”花西子公益团队代表提到,希望通过“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创新模式,让更多在校老师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力量。

作为首批入选的老师之一,原金沙镇中心校校长刘江在拜师仪式上,手持拜师帖兴奋的表示:“十年来我一直投身于凉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花西子今年推出的这项培育计划让更多老师有机会深入、系统性学习非遗文化,提升他们的非遗技艺更好得让文化在校园、在孩子们身上传承。”

“薪火传承计划”在校园打开文化传承新局面

此次实地考察的金沙镇中心校,于2023年申请成为“薪火传承计划”示范校,1800余名在校学生由此深度接触学习彝绣、月琴、彝族民歌、达体舞等非遗技艺。金沙镇中心校校长表示:“薪火传承课堂就是星星之火,点燃了同学们和老师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情。”

“哇,真的太好看啦!”在当天的彝绣课堂上,看着取比格西老师手中的针上下翻飞,绣布上慢慢出现一朵花的雏形,围在周围的学生不由惊叹起来。在取比格西的指导下,孩子们也开始穿针引线,认真创作起自己的刺绣作品。“非遗进校园的这一年,能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 取比格西表示,现在每周两节的民族文化课堂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种期待。

取比格西老师教授学生学习彝绣

伴随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的持续开展,非遗课堂也从最初的注重鉴赏,逐渐发展为技艺和技能的传承和实践,文化传承在学生中的认同感得到大幅提升,很多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步成为主动的推广者、传承者。

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月琴课堂

“我常常把月琴带回家里演奏,让爸爸妈妈也听听非遗的声音。”“我的床头放了许多自己做的刺绣画布,彝绣装点了我的小窝。”从校园到家庭,“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让非遗文化慢慢浸润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文化传承延伸到更多场境,推动青少年自主成为文化的“代言人”。

对此,克惹晓夫认为,通过“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构建学校教育与非遗之间的桥梁,不仅可以见证非遗教育的积极变革,也能看到其在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中的重要作用,增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信心。

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于2021年启动,第一阶段计划在5年内将凉山14个民族的非遗文化开发成非遗进校园课程,并推广至50所学校的非遗文化课堂,让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在同学们的手中薪火相传。此外,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也积极以产品为载体弘扬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动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的产业应用,以文化反哺商业,再以商业滋养文化。从雕花工艺到定窑白瓷,从苗族、傣族、蒙古族印象系列,到今年的刺绣限定新品,花西子通过妆品,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焕活文化的全新生命力。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