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家传统”及其悖论:牛可谈美国的发展模式
编者按:
后冷战时代,美国确实有逐渐去管制化,削弱国家作用的一面。但是美国之所以打赢冷战,恰恰是因为国家实现了扩张,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有效性,这才实现了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科技力量、高等教育的提升。
责任编辑:刘悠翔
没有一个国家的大选,像美国大选这样牵动全球的神经。一边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卷土重来”的特朗普,在一场意外的枪击中逃生。另一边是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她的父亲是具有非洲和印度血统的牙买加人,母亲则是印度泰米尔人,如果她当选,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和亚裔总统。
美国大选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美元、美军和美国文化,早已不限于合众国之内,而是遍布全球。美国并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强权,它内在于全世界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国何以成为今天的美国?它的现代化模式又有哪些值得讨论之处?近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副教授牛可。牛可曾作为哈佛燕京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为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在纽约大学、洛克菲勒档案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之处
南方周末:现代化理论曾在战后的美国兴起,如何理解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牛可:区域研究和稍晚兴起的现代化理论运动,是战后美国社会科学的两大跨学科学术思想运动,两者之间有同源、交叠和共生的情况,它们在初期都为“自由国际主义”所浸染,都致力于扩张和增强美国对非西方世界的知识,也都具有为美国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的动因和效用。
到了1960年代晚期以后,学界对美国对外政策的批判风潮大起,现代化理论在其中自然受到牵连。而区域研究怀抱“第三世界主义”的新一代学者崭露头角,拉美领域里出现依附论、东南亚研究领域里出现人类学文化研究。甚至可以不过分地说,美国的现代化理论正是被区域研究所瓦解的。
在冷战终结之前,美国兴起的这种现代化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