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中道:钱乘旦谈英国文化模式和现代化进程

编者按:

1924年的中国和世界,处在现代史上一个酝酿着告别与新生的分水岭上。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随着新文化运动,在沉睡已久的华夏播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霾渐渐散去,和平、发展、寻求民族独立,成为时代的呼声。一百年之后的2024年,南方周末采访多位知名历史学者,回望各国现代化之路,探讨“何为现代”。
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跟文明的多样性其实是一致的,由于文明多样性的存在,完成现代化的道路的选择一定是不同的。只有找到符合自己国情需要的道路,现代化才有可能比较顺利,有可能最终完成。

大量事实说明,很多所谓的“失败国家”,就是因为它非常机械地去模仿别人,结果那条路走不通。

责任编辑:刘悠翔

英国切斯特城墙,始建于罗马帝国时代,诺曼人征服英国后扩建,如今与现代城市景观融为一体。icphoto

英国切斯特城墙,始建于罗马帝国时代,诺曼人征服英国后扩建,如今与现代城市景观融为一体。icphoto

二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冷战后,苏联模式解体并最终逐步消失,但西方模式也未一统天下,所以出现了现代化模式问题。

在从北非到西亚、南亚次大陆,延伸到东南亚的“新月地区”,什么是现代化,是否要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现代化,一直争论不休,“去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思潮始终存在。在发达经济体中,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也迥然有异,并且始终伴随着矛盾与危机。

202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和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晓律合著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再版了。钱乘旦还曾主编10卷本《世界现代化历程》丛书,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的视野,来解释“现代化”概念,并分地区深入分析了多种多样的现代化进路。

钱乘旦提出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是完全复制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还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创造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这并非一个新话题,而是争论了一个世纪之久。

近日,南方周末记者对钱乘旦进行了专访。

和平渐进改革的英国模式

南方周末:如何描述英国现代化转型的特点?

钱乘旦:整个的英国近代历史和发展道路,是冲突双方在斗争中融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不是没有冲突,没有斗争,甚至暴力、战争等等都有,可是无论什么样的冲突,最终的结果都是冲突的双方无法完全消灭对方,走向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而这个新的东西,包含着或者继承了曾经互相对立的双方的一些基本特征。英国历史体现着这样一个特点,不仅是政治方面,在经济、社会、思想的领域也是这样。这就跟法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比如在克伦威尔时期,按照现代化这样一个框架来进行理解的话,英国需要从传统的政治模式向现代的政治结构转变。克伦威尔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处死了国王,可是他并没有完成转变政治结构的任务。相反,完成这项任务的标志性事件,是在克伦威尔革命结束的40年以后,也就是你所说的光荣革命,它不是战争,没有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也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件,看起来非常平淡,甚至说它是宫廷革命也行,但它解决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基本转化。

南方周末:在你的著作《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里,谈到了英国发展道路当中的几种观念。英国既有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埃德蒙·柏克,又有主张民权的托马斯·潘恩,这些不同政治观念的博弈,在英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钱乘旦:英国的发展道路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有个很大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汇概括:和平、渐进、改革。除了克伦威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