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虎:上海马克谛耶女校和贝多芬的秘密 | 到此的路程

刚从歌乐山到上海的那些日子,每天早上醒来时,我都会发现枕头完全湿透了,因为那些不停想念歌乐山而流下的泪水。我每晚梦见自己在恳求甚至乞求美国飞行员把我送回那遥远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松林覆盖的山脉栖息地。后来,随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我能够轻松地将自己带到一个不同的、更加平坦的森林庇护所,那里比歌乐山更幽暗、更凉爽,微风拂面,盛开着我从未见过的花朵,鸟儿在欢快自信的歌唱中跳跃着。

责任编辑:邢人俨

1938年,上海马克谛耶女子学校学生在理查森堂前合影(图文无关)。资料图

1938年,上海马克谛耶女子学校学生在理查森堂前合影(图文无关)。资料图

新年庆祝活动结束后,我跟着齐家人一起到达上海,我的家人已经安顿在一栋舒适的西式公寓。它位于一条宽敞的现代巷子里,夹在拉法叶大道和乔夫大道之间,曾经的常熟区林森中路1273弄15号。那座房子的结构与我在歌乐山花海盛开的八块田十三号坡上心爱的黑色小土屋完全不同,大很多,并且被混凝土包裹得紧紧的。光亮的深蓝色搪瓷、白色的金属牌匾上写着“15号”,下面有一个电铃。进入了稍暗的大门后,必须迈上两级低台阶,才能来到正前方的客厅门,而右侧则是通往卧室套房的另一扇门,那里是妹妹小玉和我睡觉以及浴室所在的地方。我的床靠在右侧的墙上,正好在那扇长方形的小窗户下,窗外是相对宽阔的巷子,正对面是一栋和我们家相似的房子,后院里也有一棵同样的大树,树叶茂盛,但都无法攀爬。从那扇床边的小窗户,我也能看到对面俄罗斯人家楼上的窗户,有时还能听到他们的争吵,偶尔会把一些东西从楼上扔出去,掉在下面的混凝土人行道上,发出尖锐的撞击声,威胁到夜间路过的行人。客厅左侧是父母的套房,正前方是一扇双法式门,通向覆盖的阳台,阳台通往我们的小方形花园,花园里也有一棵大树,树上没有低枝,根本无法攀爬,更不用说在上面发呆或睡觉了。我发现,在那个城市化的户外环境中,另一边的金属秋千也很少被使用。这完全是一个由人类设计、大人控制的时空,在那个小小的绿色方块里,所做的一切都能被楼上的邻居和对面巷子里的邻居看到……

尽管上海的房子比我们在歌乐山的要优雅得多,设施也更齐全,但在那里,我感到被困住了,无法动弹,从窗户望出去,看到的几乎全是混凝土和人造物品,再无法感受自然的雪景,那里也没有树木,没有动物或鸟类,只有硬物撞击混凝土地面的刺耳的声音。

父母试图让我把初一的第二学期转入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学院在上海办的马克谛耶女子学校(McTyeire School for Girls)。由于我完全不会英语,几乎不可能上学。我不得不在混凝土小巷的公寓里待了一整个学期,跟着家教学习英语,阅读了一本有趣的书——《海蒂》,那个来自山区的小女孩儿和我一样,无法忍受城市的生活。 我妹妹小玉却高高兴兴地去了附近的一所小学,那里的课程不要求会英语。不久之后,她和一个有两只大耳朵、名叫李家同的小男孩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李家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