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费支多少:社交平台上的比较有意义吗?
家庭经济条件不易改变,但大学新生的生活费用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背景的制约。如果持续不断地比较自己和他人的原生家庭,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无尽的自我内耗,直至落入情绪的泥潭。
责任编辑:温翠玲
随着秋风送爽,开学季的脚步渐行渐近,社交网络上最近掀起了一股晒“准大一账单”的热潮。在新生的账单中,从电子产品到暑期旅行,从学车考证到日常开销再到化妆穿搭,费用之高令人咋舌,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与此同时,许多大学新生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一个普遍的疑问:每月生活费××××元,是否足够支撑大学生活?
在深入浏览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帖子之后,我注意到评论区的声音主要汇聚成了三种不同的旋律:占比最大的是满怀热情的拥有大学生活经历的前辈们,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不仅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开销,详细到每分每毫,还倾囊相授,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时期的心路历程。同时,一些深知生活不易的在读大学生也在评论区发声,推荐各种兼职途径,鼓励新生们走出舒适圈,在丰富自己的小金库的同时体验一把赚钱的酸甜苦辣,获得更多生活经验。除此之外,一些旁观者也从道德角度提出建议,提醒大学生们要理解父母的辛劳,不应该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感恩和自立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作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152****3223
在校大学生对金钱能有这么深刻的感悟也很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