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③:谁来照顾照护者?

编者按:

几个月前,北京大学教授胡泳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在社交网络成为热点。高龄失能老人照护,并不是胡泳教授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龄失能老人需要照护,这也成为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家庭照护是中国老人照护的主要方式。家庭照护也存在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南方周末特邀胡泳教授撰写系列文章,以亲身经历和学理思考,探讨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三篇。
家庭照护者是家庭和整个社区的榜样,为更人道的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谁来照顾照护者”的问题,是发展一个照护型社会必须投入很多力量去解决的。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必须把照护纳入视野之中,评估和认识照护人员的负担。一旦发现照护者出现问题,早期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履行职责,并确定所需的支持,以在提供照护和保持身心健康之间取得平衡。

责任编辑:辛省志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照护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无论做多少努力,家庭照护者还是会准备不足。这既是缘于照护者的多重和不断演变的任务和角色,也来自照护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质,以及照护者责任的日益众多和范围的逐步扩大。家庭照护比过去更加密集、复杂和持久,照护者很少得到充分的培训来承担他们的工作。这对照护者的健康和福祉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量证据表明,许多护理人员都经历了负面的心理影响。其中一些照护者的风险高于其他护理人员,尤其是那些长时间照顾患有晚期认知症的老年人的照护者。当然,照护者也能从中获益(详见后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正面影响可能与照护的负面影响共存。

我作为“高需求老人”的照护者,四年的照护体验可谓五味杂陈,时常感受到锥心的痛苦,但令我在痛苦中坚持下来的东西,显然也包括我自认为从照护经历中获得的教益。长期跟踪的研究发现,照护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既可能产生有害后果,也可能产生有益后果。照护者可能会同时经历情绪困扰和心理满足与成长,这些影响并不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照护的负面心理影响

照护的影响各不相同,取决于个人内在和外在的特征。不过,关于消极影响的证据远远多于积极影响的证据。为什么家庭照护对照护者的不利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我们往往太多关切需要照护的老年人的困难,却倾向于忽视照护者照顾他人时产生的身体、情感和精神疲惫状态。这背后导向的问题,被我归结为“谁来照顾照护者?”

照护的消极心理影响涵盖一系列方面,从认为照护有压力,成为负担,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由健康专业人员诊断出临床抑郁症,到生活质量受损,会走过一个从小到大、从轻微到严重的进程。

大量可靠的文献记录了与非照护人员对照组相比,照护人员的心理困扰率更高。20多年里,证据一直在稳步积累,包括大量单独的临床研究、多项系统评价以及越来越多的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些文献大部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