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尴尬的创业史:需要处理袁术手下+寒门两大因素

史书当中记载的,《三国演义》也照搬的那些孙策在江东多么受百姓欢迎的话,当然有可能是真的。但是,代表当时社会的核心力量的士族,对孙策的态度无疑是很排斥的。孙策要慑服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就是杀。孙策喜欢“诛戮英豪”,杀各种杰出人物,当时是出了名的。

责任编辑:陈斌

《三国演义》写曹操和写刘备,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说到曹操,民间三国内容很少,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历史叙事通俗化。

说到刘备,民间三国内容非常丰富,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把脱缰野马似的民间叙事,拉回到历史叙事的框架里来。

说到东吴的历史,又是另外一种麻烦。

民间三国里,江东人物很多都被小丑化。《三国演义》的态度是,这些民间丑化基本不要,江东也是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咱们回归历史。

但问题恰恰在于,史书上的东吴历史,疑点比较多。

和蜀国不同,东吴是有自己的官修历史的。这部史书,对东吴的创业史,当然要唱赞歌。此外,站在东吴立场上修撰的历史书还有一些,这些书里孙坚、孙策的形象比较光辉灿烂。

《三国演义》对这些材料是充分利用的。

但另外还有些记载里,孙家父子的形象,就不见得那么好了,只是这些材料,太零碎了,很容易被泛泛浏览的读者忽视。这个,要看当代学者的研究,最了不起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一篇文章,《孙吴建国的道路——论孙吴政权的江东化》,才算把整个事实,给串起来了。

孙策的出场

下面,我们就把《三国演义》讲孙策创业的部分,和当代学者串起来的历史的另一面结合起来看,两相对照,更有意味。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初平三年,孙坚在攻打荆州的时候意外死亡,长子孙策这时也才十七岁,几个弟弟,当然更小。所以临时接手他的部队的,是孙坚的侄子孙贲,和孙坚的妻弟吴景。

他们护送孙坚的尸体回扬州丹阳郡的曲阿(今镇江丹阳)安葬,但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受袁术委派,要夺取对丹阳郡的控制权。仗打赢了,袁术就让吴景做丹阳太守,孙贲做丹阳都尉。

《三国志》写,父亲去世两年后,孙策带着几百人,投奔袁术,袁术就把孙坚的部队交给孙策指挥。有东吴立场的史书说,其实孙策当时就想着开创江东基业了,但是袁术扣着孙坚的兵,不还给孙策,孙策只好忍气吞声,暂时跟着袁术。

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因为袁术名声太臭了,东吴立场的史书,希望孙策和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