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氢能,静待破局

尽管氢能投资热情似火,但受制于成本、储运等制约因素,目前氢能减排的应用多为示范项目,距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很长路要走。

按照现在绿氢的价格,企业利用绿氢生产直接还原铁还不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尽管如此,中国钢铁企业还是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十余个试点示范,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计要到2035年左右迎来绿氢冶金的规模化发展,较之前要到2040年的预测有所提前。

责任编辑:于石

2023年7月10日,北京,大巴车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加氢。田雨昊|中新社|视觉中国

如果不是需要在加氢站外等候7分钟,估计少有乘客会对“兴40”路公交车产生兴趣。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趟东起北京大兴区青云店镇,西抵中关村医疗器械园的公交车,蓝白外观的车身印着氢气化学符号“H₂”及“氢燃料电池客车”,车顶打着广告语“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这些标识都提醒“兴40”路公交车依靠氢能作为动力。在大兴区,不止“兴40”路公交车使用氢能作动力。

2024年5月的一个寻常工作日的中午,位于大兴区黄村镇的加氢站,一小时内,除了4辆“兴40”路公交车,还有6辆冷链货车、3辆物流车、1辆渣土车进站加氢。这座全球最大的加氢站2022年5月投入试运营,每天可满足500~600辆车的加氢需求。

与北京一样,各地正对氢能投以极大热情。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把氢能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在2024年的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22个省(市、区)提及了氢能现状及发展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展氢能已成为多国实现减碳、能源转型目标的关键行动。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1年发布的《世界能源转型展望》,在1.5°C情景下,氢气及其制品的碳减排贡献率为10%,将在钢铁、化工、长途运输、航运和航空等难以脱碳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氢能投资热情似火,但受制于成本、储运等因素,目前氢能减排的应用多为示范项目,距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很长路要走。

减排场景不及预期

和大兴区的试验一样,在中国当前的氢能政策路径中,交通被优先提及。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首先提出的量化目标便是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到2025年达到约5万辆。

从能量密度角度,氢能是汽油的3倍、锂电池的150倍,这让氢能在长距离运输上更有优势,在国内各地方制定的具体目标中,公交客车、重型货车、卡车因此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真统计发现,在2021年下半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批复的5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中,郑州城市群当前保有的223辆燃料电池汽车中,100%是公交客车,上海城市群到2025年示范期结束时的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目标中,卡车占比68%。

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与我国类似,也都优先选择了交通作为氢能的应用场景。

欧盟在2020年7月发布的《欧盟氢能战略》(EU Hydrogen Strategy)提出,在第一阶段(2020—2024年),推进绿氢在重型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日本重点关注氢发电涡轮机、燃料电池汽车等技术领域,并对燃料电池生产企业提供最高10%的税额抵扣或50%的特别折旧优惠;韩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对氢燃料电池车提供购车补贴,并补贴新建加氢站。

除了长途运输的优势外,氢气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碳与其他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