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药品比价”:告别“药店刺客”,仍有长路要走
药品比价系统打通了由“晒价”“比价”促进“控价”的路径。“就像出门吃饭前,先用点评软件看看店里有哪些菜、人均消费是多少,(比价系统)让公众用脚投票,引导药店主动降低不合理药价。”
“买药不是越便宜越好,缩小‘四同药品’药价差异的同时,还有很多通用名相同的药品,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存在药价差,可以在系统里提供更多信息,开放用药咨询,帮助消费者判断药品质量。”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你买药遇到过“药店刺客”吗?
有,被宰过
69%没有,常货比三家
7%对药价没概念
21%能用上药就好
3%一次感冒流涕,在药店被刷走400元;家人身上起湿疹,被店员推销了相同通用名中最贵的一款药。生活在杭州的杨茂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遭遇“药店刺客”。
和杨茂茹经历类似,一位常年购买红霉素软膏的消费者也发现“被宰了”:海口一家定点药店结算的红霉素软膏单价15元,而同款药品在外卖平台售价最低仅1.8元,价差接近10倍。
线下药店买药比医院贵、“四同药品”(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在不同药店药价不一、医院缺货药品不知道去哪买……药品信息不透明问题困扰消费者已久。
2024年以来,由国家医保局牵头开展药价治理行动,以“医保药价通”“药店比价通”为名的药品比价系统在各地密集上线——收集各定点医药机构药品的价格信息,建立统一平台,方便消费者实时查询药品价格、药店位置以及导航购药。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4年8月,广东、陕西、内蒙古、海南、福建等9省区医保以及深圳、大连、沈阳、徐州、荆州等18市医保均支持在手机上进行药品比价。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药品“比价神器”的探索始于深圳。2021年,“医保药价通”作为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在深圳推出。
“这家药店卖80元的药,50米外的另一家药店可能只卖75元。比价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信息差,就像出门吃饭前,先用点评软件看看店里有哪些菜、人均消费是多少,让公众用脚投票,引导药店主动降低不合理药价。”深圳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处长李新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同药不同价,“稀里糊涂付了钱”
相同通用名的药品,药价为何差距这么大?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同一通用名的药品由于不同厂家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不同厂牌药品可能在品质、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价格上也可能会有所区别。
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常用药,缺乏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不同厂牌药品的区别。有时,杨茂茹要求药店店员开最普通的药,还是会被推销高价药,对方的话术通常是“贵的药效果更好,一粒就管用”。
在不同医药机构,同一款药的价格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江苏省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介绍,目前药品价格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公立医院参与的医保药品带量集采,通过医保的战略性采购压低了药价;零售药店自主经营,可以根据集采和谈判价格跟标采购,也可与药企单独谈判、自主采购定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