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人才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的跨职能整合能力|解码中国ESG评级

现阶段众多评级机构的相互竞争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评级方法和标准的不断进步和优化。多元、竞争的环境要求ESG从业者提升市场洞察力、ESG价值判断力,将理论与实践整合到财务、管理、金融等多专业线条之中,促进企业价值创新。

责任编辑:孙孝文

在一个持续受到环境和社会挑战的世界里,商业无法独善其身。ESG日渐受到监管机构、企业、研究者、媒体的关注,中国正在完善ESG法规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对接国际准则,促进国家整体ESG水平的提升。

不论对宏观经济运行,资本市场发展,或是企业经营活动,ESG建设的重要性都日益凸显,其提升投资质量、改善企业绩效的作用和效果一直是业界、学界关注的重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副院长、评价中心主任王凯教授认为,在ESG生态体系中,ESG评价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工具,ESG因子已逐渐成为投资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数据可用性和质量仍然是影响ESG工具效用的关键因素。

王凯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公司治理专业,很早就开始关注企业治理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2020年7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校友企业联合成立中国ESG研究院,打造了中国第一个致力于ESG研究的高校智库。王凯加入研究院团队,开始从更多元的维度研究ESG对企业、投资乃至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与行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高校学者交流互动,探索支持ESG生态健康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副院长、评价中心主任王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副院长、评价中心主任 王凯

评级机构多元竞争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

南方周末:研究院编制了多个ESG信息披露和评价指南团体标准,你认为目前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王凯:总体来看,在监管要求和市场期望下,上市公司一直积极按照交易所的要求披露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治理方面信息披露没有太大问题,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披露也相对较丰富;主要问题还是环境方面披露的数据相对较少。

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披露标准制定的迫切性,环境数据披露门槛较高,有些企业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工具,不知道要遵循什么标准去披露相关信息。因此,在完善ESG标准的基础上,需要监管部门鼓励企业积极披露ESG相关信息,并指导专业机构尽快构建完善的ESG数据市场,促进ESG数据的转化应用。

此外,也反映出企业对于ESG理念认识不足、拥抱不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将推出专著《ESG战略规划与实施》,旨在为企业制定与实施ESG战略、解决跨部门沟通协作的挑战提供理论指导。长期来看,披露成本的投入是可以转化为收益的,企业积极披露ESG相关数据能够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带来更多融资;同时,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和数据管理,能够推动企业积极创新,节能减排、提质增效。

南方周末:好的ESG评级体系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王凯:我认为好的ESG评级体系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ESG指标选择的有效性;二是不同指标权重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在ESG指标的选择上,一个好的评级体系需要对ESG指标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分解。评级机构对ESG指标的分解和选择要有自己的逻辑,遵循相应的标准,从而确定哪些指标是关键的、实质性的。例如,一些评级机构可能按照双重实质性原则来选择指标,而另一些机构可能侧重于财务实质性。无论采用哪种原则,关键在于评级机构需要明确自己的选择标准,确保所选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ESG表现。

其次,在指标权重的赋予上,一个好的评级体系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赋权的方法可以是主观的,比如通过专家打分来反映某些指标的权重;方法也可以是客观的,如通过熵权法等数学方法来确定权重。好的赋权方法需要在主观判断和客观分析之间实现平衡,确保权重的赋予合理又公正。

南方周末:目前市场上活跃的中国本土评级机构近20家,但更多企业和投资者更看重MSCI、晨星等少数国外机构的评价,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王凯: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先发优势与市场认可度。MSCI等评级机构较早进入ESG评级市场,它们建立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权威性,扮演市场领导者的角色。这些机构在ESG评价领域长期深耕,使得它们的评级体系和方法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二个是全球影响力与权威性。MSCI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指数提供商之一,其评价结果不仅局限于ESG领域,还涉及到其他多个指数,这些指数的表现对全球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MSCI开展ESG评价业务之前,它的权威性已经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对于想要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能够获得MSCI等权威机构的较高评级,也就更容易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

因此,对于后发评级机构而言,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需要进一步创新,体现评级体系的特色与差异,同时通过高质量的数据和公正可靠的评价及服务,赢得一席之地。

南方周末:中国是否有必要推动形成一家更权威、更具中国特色的评级机构?

王凯:我个人认为现阶段并不是特别有必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的ESG评级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各机构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竞争来推动创新,促进整个市场的完善和成熟。现阶段众多评级机构的相互竞争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评级方法和标准的不断进步和优化。因此,在当前阶段,维持一个多元化、竞争性的评级市场环境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其次,目前ESG披露的数据尚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级机构在进行评价时也面临数据可得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上市公司及其他非上市企业一定的时间,以便它们能够逐步提高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完整性。只有在ESG数据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ESG评级才能更加科学和权威。

走出去企业应学会用ESG表达自己

南方周末:根据你的观察,目前有哪些新的ESG议题值得重点关注?

王凯:一个是生物多样性,另一个是社会方面的DEI,即员工的多元性、平等性和包容性,这与国际上ISSB的理念也是一致的。ISSB近期制定了未来两年的重点研究议题,围绕与自然和人力资本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开始新的项目研究与准则制定,自然方面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服务,人力资本包括社会DEI,关注企业内部员工。

南方周末:在全球ESG监管趋严背景下,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有哪些建议?

王凯:海外尤其欧盟对于ESG的监管日趋严格,在这种情况下,ESG已经被称之为一种非关税壁垒,所以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在遵守相关法规基础上,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升信息披露和沟通宣传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中国企业在ESG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可能在信息披露或者国际宣传和沟通方面没有参考海外的标准,导致已经完成的ESG相关工作没有很好地讲述出来。因此,中国企业亟需学习如何依据国际标准来阐述自己的ESG实践故事,确保其付出的努力能够被国际市场充分认识并理解。

二是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占领话语权。为了确保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ESG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参与国际对话和合作,把中国特色融入到国际标准。

三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人才,灵活应对挑战。这些人才不仅要熟悉本土市场,还要能够理解和应对国际市场的ESG要求,既可以应对海外的挑战,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表达自己。

ESG从业者需具备的五个能力

南方周末:与其他ESG机构相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设置有何特色?

王凯:我们设置了五个中心,分别是理论中心、披露标准中心、评价中心、案例中心和培训中心,每个中心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其中,理论中心致力于开展ESG理论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套ESG相关专著用于普及ESG理念,如《ESG理论与实践》《国内外ESG评价与评级比较研究》等。同时也承担国家、地方的课题研究,如为《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披露标准中心致力于促进中国企业ESG标准的完善,提出了“1+N+X”企业ESG标准体系,牵头编制《企业ESG披露指南》等团标。在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秘书处批准成立了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围绕ESG标准化需求、标准化路径开展专项研究。

评价中心持续开展上市公司的ESG评价工作,并将评价对象延伸到城市层面,构建相应的数据库。案例中心则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发企业ESG案例,用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培训。

上述的成果包括理论研究、标准研制、评价报告、案例开发等都会运用到培训工作中。培训工作分为校内人才培养和校外专业培训两大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形成了本硕博全覆盖的ESG培养体系,从2021年开始招收责任投资与资本运营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2023年开始招收ESG投资与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和MBA学生;2024年获批设置ESG投资与管理数智化微专业,课程时长较短、内容精干,开放给感兴趣的大二大三学生选修。

校外专业培训方面,培训中心会不定期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提供ESG方面的培训。近期,我们正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培训中心合作推出ESG战略规划师和ESG投资分析师两项ESG岗位能力证书。

南方周末:应对未来挑战,ESG从业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王凯:我们在此前北京高校“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调研项目“‘双碳’目标下首都ESG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展过程中,调研了大量单位,总结出ESG从业者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ESG知识政策理解力。从业者能够深入理解ESG的基础内容,掌握国内外市场对ESG监管要求、政策以及ESG政策与业务之间关系。

二是ESG价值理念判断力。从业者需要具备正确的ESG价值观与道德意识,准确判断企业当前ESG现状优劣。例如一个公司在环境方面是否合规,在社会方面是否关注员工福利,在治理方面是否有透明的决策机制、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等。

三是ESG评级分析能力。从业者需要熟练地掌握ESG评级的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合理地判别、运用ESG评级结果。

四是ESG市场洞察力。从业者需在了解与分析ESG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感知ESG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提出合理的市场决策和投资策略,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新闻、政策和趋势保持敏感,能够分析这些信息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五是ESG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能力。从业者需要深入理解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特性、发展趋势及商业模式,能够将ESG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整合,将行业知识、ESG理念与财务、管理、金融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将跨职能经验有机结合,共同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为企业创造价值。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