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解锁上线。根据Valve公布的Steam平台最新一周销量榜(8月6日至13日),《黑神话:悟空》位列Steam全球周销量冠军。这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也在上线当天刷屏中文互联网,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如何与游戏相融合。
刷屏的“悟空”
-
《黑神话·悟空》被指控抄袭:公共元素无版权,民族文化非禁脔丨快评
孙悟空的形象业已成为一种“公共知识”,早已不是任何个人与组织所能垄断的“版权”了,除非能够达到“七龙珠”或是“大话西游”级别的原创性。 -
缔造黑神话——独家专访《黑神话:悟空》制作团队
从《西游记》问世那一刻起,那个自宋元时代小说话本里就已反复出现的猴精,正式拥有了一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孙悟空。 其后至今的四个多世纪,伴随无数从《西游记》衍生的小说、戏曲、画本、影视、动画乃至电子游戏,孙悟空逐渐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知名的神话角色,以及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最别具一格的图腾。 所以从《黑神话:悟空》立项并进入人们视线那天起,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寄予远超它本体价值的期望和想象。它被视为一个国家游戏工业能力、艺术审美、文化叙事的一个侧面。在电子游戏成为重要文化载体的21世纪,一个并非理所当然的期待,在今天显得不言而喻:一个伟大的文明,应该有配得上它的伟大游戏。 一个不被看好的团队,想用中国人心目中最独一无二的猴子,做一个举世瞩目的作品,无疑是一场不亚于西行取经的冒险。情怀不能当饭吃,制作一款对标国际一线的游戏大作,既需要汪洋肆恣的绚丽狂想,也需要一系列精密复杂的工业流程。 浪漫有可能是残酷的东西,缔造一个黑神话,是一次仰望星空的旅程,也是一段如履薄冰的征途。 这是《黑神话:悟空》诞生的过程,是一只灵猴历经劫难后涅槃成神的传说,也是一群中国游戏人随波逐流后找回初心的故事。 -
黑悟空挥起金箍棒,男性消费正崛起?丨快评
对于“男性消费崛起”的常见解释是:男性自我意识在觉醒,越来越多的男性明白“首先得为自己而活”,因此越来越愿意投资自己、取悦自己,更注重个人的形象与衣品,在人际交往中也越来越不愿意委屈自己、压榨自己,这样,男性强劲的生产力就越来越多地转化为消费力。 -
《黑神话:悟空》与山西“破圈”:游戏“取景”与文旅“取经”
游戏IP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动、与地方文旅的关联,消费品之间的互动,给予了各方无限的想象空间。 -
疗愈时代的孙悟空两难:快乐做山贼,还是安心当条狗?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映射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我们对孙悟空的潜在设定,他的叛逆、抵抗与拯救,都是特别内在于中国的问题。它不是古典的,恰恰是当代的问题。” “《大话西游》意外切中了年轻人的代际经验,也就是孙悟空的两难选择:快快乐乐做山贼,还是安安心心当条狗?或者我总结的:保持天真,则注定无能;成为英雄,则必然虚伪。选择去西天取经,戴上紧箍咒,被束缚的同时也意味着稳定;去做山贼,你自由了,但你也可能什么都没有,朝不保夕。” “从《大话西游》到《悟空传》,孙悟空很痛苦,还在追问意义:这样做对吗?还是应该那样做?而现在很多人不渴望追问意义了。包括这几年疗愈或者说治愈系的出现,都指向了当下对一种慢节奏、平静、温暖叙事的渴望。这与《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节奏不一样,人家要升级打怪。还比如现在很多修仙类的网文,都不往外走了,而是向内修炼。” “每当出现一个二元选择的时候,别人就会问,你选至尊宝还是孙悟空?你选小我还是大我?我拒绝给出答案。问题在于,是谁为我们创造了只能在二元环境做选择的空间?一面是具体的、微小的幸福,一面是那种超越性的乌托邦前景,二者是共存的关系。” -
挖《黑神话·悟空》“黑历史”反被挖:互扒无益于维护创作环境丨快评
现在,互联网上几乎一切都可以“粉圈化”,一个人、一本书、一部游戏,什么都有自己的粉丝。而这些粉丝们,对自己所粉的对象,又是极度维护的,一旦其他人说点“坏话”,就要组团去“对战”。而对战的目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维护自己偶像的形象,更要把对方批倒批臭、打翻在地。 -
《黑神话·悟空》连遭攻击:西方“政治正确”机构沦为敲诈勒索团伙?丨快评
如果游戏制作商拒绝“购买服务并加入多元化元素”的话,Sweet Baby就会在社交媒体上挥舞政治正确大棒,以“取消”(cancel)“觉醒”(woke)的方式攻击游戏制作商“政治不正确”,并与IGN这样的媒体合作大肆唱衰唱黑这款游戏,最后要求游戏制作商购买其“指导建议”并收取数百万美元的“咨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