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冀光恒:“特别臃肿的总行消失了,分行恢复尚需检视”

“一个机构特别臃肿的总行消失了,部门间的‘竖井化管理’现象减少了,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效率明显提高了。”

二季度开始,总行管理层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经营上。

但由于弱化多年,分行的战斗力恢复情况尚需检视。

高风险、高收益的代表性业务“新一贷”规模已从最高峰的1500亿元压降至目前不足400亿元。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丰雨

金融业合规经营再出新政。2023年8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明确提出,金融机构须设置首席合规官,向董事会负责;应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充足和专业的合规管理人员以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当天,作为首家发布2024年中报的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吸引了媒体和分析师等高度关注。巧合的是,该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在开场致辞中把合规问题列为他下半年六大重点工作之一。他还预判,“今年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之前处罚的罚单陆续出现。(罚单)不管发生在哪一年,都体现了我们的合规文化、合规意识以及对监管导向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靠前,还要有更强的决心去落实。”2024年5月,平安银行收到该行史上最大单笔行政罚单。(详见“21家银行各领百万级以上罚单,虚增存贷款成风暴眼”

冀光恒还坦言,“2024年是平安银行最艰难的一年,特别是营收增速下降太快,可能下半年到明年还会不理想,但风险减损也同步大幅收窄,加上继续强化成本管控各项举措,利润还会有基本的保证。”

何时能全部化解历史问题?他表示,2025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基本化解,2026年平安银行将重回正轨。备受关注的总分行机构和人事改革已取得阶段段结果:一个机构特别臃肿的总行消失了,部门间的“竖井化管理”现象减少了,但分行恢复尚需检视。

零售业务“躺平”?“有企稳好转迹象”

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平安银行披露了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该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延续了自2023年中报以来“减收增利”的业绩表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3%,同时净利润同比增长1.9%。

较此前相异的是,该行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降幅创下2006年以来最大值,净利润增幅则为2020年以来最低值。

经营业绩为何如此承压?该行中报显示,主要受零售业务拖累所致。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6%和80%。与此同时,零售金融业务在该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下滑8.7个和27个百分点。

一向被平安银行视作战略定位的零售银行业务“躺平”了?

 针对外界评价的“躺平”一说,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表示,“躺平”绝对不是平安的文化。零售业务更不存在所谓的“躺平”。他进一步解释称,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2024年以来平安银行自上而下积极作为,努力确保各项经营目标按计划推进。“平安银行是一家上市银行,有着健全的公司治理,股东会、董事会制定的各项经营指标对全行都具有现实的考核压力。平安银行要躺平,股东们第一个不答应。”

冀光恒则透露,上半年管理层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完善零售金融业务客群、产品、渠道的策略和风险模型,研究新形势下大类资产配置方向和“对公—零售”的协同模式,从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视角出发,加强跨部门、跨条线的业务联动,寻求提升核心指标的方法和路径。“我们灵活应对外部环境挑战,主动调整客群结构,提高业务质量。推动零售业务从高风险、高成本、高收益向中风险、中收益转型,依靠主动管理逐步实现零售业务客群、资产质量、资产结构三方面的提升。”

冀光恒还称,从当前该行内部管理数据看,零售业务贷款余额、竞争趋势和不良生成率等指标已有企稳好转的迹象。其中,高风险、高收益的代表性业务“新一贷”规模已从最高峰的1500亿元压降至目前不足400亿元。

零售变招,自建渠道

何谓中风险中收益的客户?冀光恒对此解释称,主要是相对于过去动辄10%以上利率的高风险、高收益业务而言,当下和未来将更加关注6%-8%贷款利率的客群。主要来自两类客户:一类是在传统对公、零售、供应链业务中,属于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大C小B”(财富较多的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一类是在消费或经营等活动中,有临时周转性资金需求的工薪阶层、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等。

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平安银行开拓上述客群有独特优势吗?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多年以来“新一贷”业务的开展,该行在客户数据积累和数据驱动业务方面均具有经验和优势。此外,该行依靠技术赋能构建了一套包含2200多个特色因子的风险模型,以更加精准识别客户、控制风险。

冀光恒则认为,虽然上述客群是很多银行高度重视的目标客户,但在获客方面,银行需要大量的风险政策、产品、内部风控模型、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考核政策等一系列的调整,涉及零售、普惠等多个业务条线的跨部门协作。换言之,要想在这一市场形成战力到脱颖而出,需要的是银行的综合能力,并非随便哪家银行一天两天能做出来,也不是每家银行都能做得好,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冀光恒看来,做好中风险和中收益客群业务,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做好自营渠道搭建。“业绩的最主要压力来自零售,零售的主要压力来自风险,风险的最大压力来自渠道。我们过去主要是中介渠道获客,今后我们要加强外部中介渠道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大自营渠道建设,加大集团获客力度。”

下半年零售业务能否有起色?冀光恒表示,将坚定推动“零售做强”各项方案和举措的细化落地,包括精准定位目标客群需求,分层经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和体验,解决客户痛点,不断优化产品体系,加强自营渠道建设,强化资产质量的监控等。“下半年平安银行将努力将全年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10%左右,为2025经营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

对公存款成本降至1.8%以下

在零售业务滑坡的不利情势下,对公业务增长是否坚挺?年报显示,对公业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贡献度上同比分别提升11.4和40个百分点,成为该行上半年净利润最主要来源。

平安银行分管副行长杨志群称,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约1623亿元,增幅11.4%。上半年新投放贷款主要流向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三大领域,合计占据约70%的投放比例。新增贷款尤其针对国家支持的设备更新贷款及银团并购等项目,实现了贷款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

 

对公业务如何继续发力?冀光恒称,如果对公贷款增量和不良出现拐点,将是对公业务出现‘二次腾飞’的机会。因应美元未来可能的降息,必须做长久期的大类资产配置。他还透露,截至8月,对公存款成本已降至1.8%以下。该行中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企业存款平均付息率仍为2.12%。

杨志群补充称,将重点稳住批发零售、基础设施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基本盘,同时加大制造业投放力度,力争制造业贷款占比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此外,该行还将强化优势产品如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的推广力度。

房地产业务亦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安银行在房地产融资“白名单”中的投入位居前列,将继续加大在该领域的支持和投入。

总行已消肿,分行恢复尚需检视

对于在2023年年报发布会上重点释放的机构改革,外界对其进展和成效评说不一。

过去一段时间,平安银行大规模启动新一轮架构调整和改革,总行层面取消事业部制并寄望恢复分行的战斗力。改革进展和成效究竟如何?

南方周末在业绩发布会现场看到,平安银行约20名一级部门总经理以上级别的管理层干部列席会议。与往年相比,该行新一批中高层管理者年轻化趋势显著。

冀光恒表示,2024年二季度,总行层面大的架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到今年一季度末,总行部门减少了,干部减少了,部门交叉职能厘清,干部的重新竞聘到岗都已基本到位了。一个机构特别臃肿的总行消失了,一个非常团结非常心疼分行支持分行的总行出现了,部门间的‘竖井化管理’现象减少了,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效率明显提高了。”他还称,二季度开始,总行管理层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经营上。

但由于弱化多年,分行的战斗力恢复情况尚需检视。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析干部问题。目前正在解决重点地区的重点分行以及总行重点部门的干部问题,将来还需要解决中等地区和落后地区分行的干部问题。冀光恒亦承认,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胜的,平安银行会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的变化,根据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反馈,持续调整纠偏,纵深推进,以业绩为导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