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摆脱“资源诅咒”吗

假如明天没有煤,山西该怎么办?“假如过去没有煤,山西可能就是今天的深圳!”

责任编辑:吴传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30年来,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终于让山西又一次吞下了苦果,如何从举步维艰的困境中挣脱出来,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山西的头等大事

对于山西的主政者而言,这并不是个好年头。

一夜之间,这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钟摆停止了摆动。从太原出发,向南、向北行进,原本重型拉煤车挤满道路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即使隐匿在山间曾火光冲天的焦化厂、铁厂也已偃旗息鼓。

从去年10月经济危机席卷以来,占山西重工业90%以上比重的煤炭、焦炭、钢铁和电力全面下滑。山西成了能源工业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完成599.6亿元,同比下降22.4%。相比过去几年财政收入增速位列全国第一的状况,山西一季度财政收入完成423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0.2个百分点。

山西省政府的一份报告以少有的语气写道: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山西明年下半年将有三分之一的县市无法正常发工资。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山西是典型的煤炭财政,全省煤炭工业收益占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工业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财政收支十分困难。”4月16日,山西省长王君如此总结一季度经济形势。

这和十年前的山西经济如出一辙。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煤炭市场低迷,山西经济滑落到了全国倒数几位。

过去的岁月之中,山西经济承载一个难以转身的负担——财政收入受制于煤炭市场行情大起大落。进入新世纪,当其刚刚享受煤炭带来的喜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这些化为了泡影。

事实上,泡影的背后则是山西30年以来形成的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也让山西的政治、社会生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尽管山西的主政者费尽心思调整产业结构,然而这些积弊在短期之内难以得到调整。

山西深深依赖于煤 图/CFP

山西之泪

“孩子他爸出事那天晚上,小孩一直说怕怕。”4月初,在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拥挤的院子内,33岁的张素梅回忆起自己小孩那天反常的举动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不懂世事的2岁的孩子孤独地在床上玩耍。“2·22”屯兰矿难中78人长眠地下,张素梅37岁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员。屯兰矿难是山西新任省长王君上任后遇到的最大一起煤矿事故。

总结屯兰矿难教训时,这位煤矿出身的省长潸然泪下。摆在王君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决定: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要保证山西不再发生事故。在一个以煤为主,以复杂地质条件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3-04-18

临汾再次被黑。。。不知道这记者有点新意没?那已经早已是过去时了。。。

回复

2009-09-03

我是山西人,我说一下我的真实想法。山西是国家政策经济最大的牺牲品。经济转型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最大的阻力不是在省内,而是在中央。中央找你要煤,你不拼命的去生产能行吗?财政都投入到产煤和抓安全生产上了,哪里有钱干其他?再加上各种腐败,更恶化了现状。赶紧挖煤吧,挖光了转型就容易了

回复

2009-09-03

我是山西人,我说一下我的真实想法。山西是国家政策经济最大的牺牲品。经济转型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最大的阻力不是在省内,而是在中央。中央找你要煤,你不拼命的去生产能行吗?财政都投入到产煤和抓安全生产上了,哪里有钱干其他?再加上各种腐败,更恶化了现状。赶紧挖煤吧,挖光了转型就容易了

回复

2009-05-10

目前关闭和整合的指挥棒已造成几大硬伤: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关闭后极可能形成自燃)和设备的浪费,财政收入的急剧萎缩,以煤为生的老百姓无以为继,调产因资金问题也成为空谈,继而引发大量的上访和民事、刑事案什

回复

2009-05-09

同一行业的人聚会, 即便是为了嬉戏娱乐, 最终必定以针对公众的密谋而结束 - 亚当·斯密

回复

2009-05-07

每个山西人和和国内的其他省份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他们也渴望致富,也渴望有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和水。可是,为什么这些都只是幻影呢。他们的生活是比以前好了,可是付出的却是健康和子孙后代。老百姓需要的是切切实实改善生活的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官员,而不是政绩。结构调整是需要下决心下大力气以一贯之,需要成熟的政策延续,需要成熟社会的监督机制,而不是走马灯的换官员。人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情况了,必须先要有机制和执行机制的程序,然后加强民众的监督。

回复

2009-05-04

煤业昌盛,安全岌岌可危;煤业衰落,经济困顿潦倒。 山西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布局改革,以多样化的产业不均改变现在矛盾的局面。

回复

2009-05-04

这些地方的腐败比煤还黑,对环境的破坏谁来负责?

回复

2009-05-0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不知道煤炭究竟给山西带来了什么,或者说给山西的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每年寒假在家,腊月初十到除夕,家里经常没电,暑假更不用说。但可笑的是,离家约三公里处,就是电厂。每次听到政府说变输煤为输电的时候,我都想说,那是把污染留给自己,把发展留给别人。小时候,每到暑假,农民总是对电颇有微词,本是农田里急需用水的时候,却经常因为没电无法浇地最终影响了玉米等农作物的收成,当时的政策是支持城市发展。长大了,这一状况改变了不少,最起码农民急需浇地的时候,政策在向他们倾斜。但是,情况仍然让人困惑,夏天的下午,还是经常断电,以至于用微波炉的家庭,要早早得做好晚饭,不管冷热,到时候随便吃一点。要不然,还要回到很多年前的状况,开水泡馒头,加点小菜。

回复

2009-05-02

“仁义礼智信”的晋商风骨已被深埋在厚厚的煤层之下!“唤醒”了煤老板们捏着人命发家、提着钱袋炒房、开着悍马飙车。 30年后的今天终于要品尝自己酿造的“美酒”了,自作自受啊!

回复

2009-05-01

晋商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回复

2009-05-01

路径依赖

回复

2009-04-30

捅到了山西的痛处。山西转型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山西煤、焦工业生产最大的事故隐患矿难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来自于山西近600家焦化厂炼焦时排放出的一种叫苯并芘的强致癌物,它对空气、土壤、水环境、人体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山西的焦化工业园区内苯并芘的排放量都超过国家标准5~10倍,最高的达50多倍。大量研究表明,苯并芘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强致癌物之首,可诱发皮肤、肺和消化道癌症。随着环境空气中苯并芘污染的加重,呼吸道癌症发病率、肺癌死亡率显著增加。

回复

2009-04-30

山西缺少的财富是经济型人才。有煤炭这块蛋糕,在没有吃完的情况下,是不会考虑寻找其他吃的。

回复

2009-04-30

希望,贪婪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