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摆脱“资源诅咒”吗

假如明天没有煤,山西该怎么办?“假如过去没有煤,山西可能就是今天的深圳!”

责任编辑:吴传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30年来,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终于让山西又一次吞下了苦果,如何从举步维艰的困境中挣脱出来,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山西的头等大事

对于山西的主政者而言,这并不是个好年头。

一夜之间,这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钟摆停止了摆动。从太原出发,向南、向北行进,原本重型拉煤车挤满道路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即使隐匿在山间曾火光冲天的焦化厂、铁厂也已偃旗息鼓。

从去年10月经济危机席卷以来,占山西重工业90%以上比重的煤炭、焦炭、钢铁和电力全面下滑。山西成了能源工业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完成599.6亿元,同比下降22.4%。相比过去几年财政收入增速位列全国第一的状况,山西一季度财政收入完成423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0.2个百分点。

山西省政府的一份报告以少有的语气写道: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山西明年下半年将有三分之一的县市无法正常发工资。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山西是典型的煤炭财政,全省煤炭工业收益占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工业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财政收支十分困难。”4月16日,山西省长王君如此总结一季度经济形势。

这和十年前的山西经济如出一辙。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煤炭市场低迷,山西经济滑落到了全国倒数几位。

过去的岁月之中,山西经济承载一个难以转身的负担——财政收入受制于煤炭市场行情大起大落。进入新世纪,当其刚刚享受煤炭带来的喜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这些化为了泡影。

事实上,泡影的背后则是山西30年以来形成的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也让山西的政治、社会生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尽管山西的主政者费尽心思调整产业结构,然而这些积弊在短期之内难以得到调整。

山西深深依赖于煤 图/CFP

山西之泪

“孩子他爸出事那天晚上,小孩一直说怕怕。”4月初,在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拥挤的院子内,33岁的张素梅回忆起自己小孩那天反常的举动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不懂世事的2岁的孩子孤独地在床上玩耍。“2·22”屯兰矿难中78人长眠地下,张素梅37岁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员。屯兰矿难是山西新任省长王君上任后遇到的最大一起煤矿事故。

总结屯兰矿难教训时,这位煤矿出身的省长潸然泪下。摆在王君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决定: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要保证山西不再发生事故。在一个以煤为主,以复杂地质条件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