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这样的广州才是写不尽的
“作家不能害羞,需要在一座城市里不断学习、发掘新内容。现在的城市文学也不像以前,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气质。”在张欣看来,广州人的气质就是“淡定”。气质影响着一座城市的人对金钱、情感等方方面面的价值观。她认为,抓住气质才是都市文学的基础,“这样的广州才是写不尽的。”
2024年8月17日,《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举办,张欣《如风似璧》获得长篇小说奖。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周建平
“写给广州的情书”
张欣的短发刚染过,泛着暗红色的光泽,运动装束,说话如发号施令般中气十足。她生于江苏,在广州待了大半辈子,虽然不是广州人,也仍不会说粤语,但毫不妨碍她将自己归为广州作家。
除了看书写作之外,白天她爱去老城区喝早茶,看看老人们转呼啦圈、练剑,出于作家本能在茶餐厅听听周围人说话;晚上喜欢去超市溜达,看看什么东西正在降价。她似乎从内到外感染了广州的务实,“生活都是简朴的,能省都省,灯烛火蜡都是钱。”她充分尊重商业规律。认为书就是商品,一定要好看。“如果看一部小说比上班还累,那样的东西我写不出来。”同时,还要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看,“我会想,读者看到这儿的时候会不会特别闷,那我就要调整。如果你完全不考虑读者,只考虑自己的内心,那你就自己写啊,拿出来干啥呢?”
早年的部队生涯养成了她果决的作风和实地观察的写作方法。在文工团的时候,她背着包天南海北地跑,有时也为了完成任务,去海洋兵工厂或是去看飞行员如何艰苦训练,在招待所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有时是自发的田野调查,“我们那时候叫深入生活,碰到和我工作不一样的人,参与他的生活中,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帮他出主意,你就会跟他共情。”
至今她都对文学圈以外的人充满好奇,饭桌上只要碰到了就会很认真地听人家讲。“中医也好,厨师也好,还是跟商界的朋友、白领也好,写作就是贴着生活写,贴着人物写。”听到了有意思的也不用刻意记在备忘录里,她相信足够精彩的自然不会忘记,哪天想起再深入研究,说不定就成了很好的写作灵感和素材。“亲力亲为、躬身入局我觉得特别重要。故事是听来的没问题,但你一定要把它搞实了,你再写。你没有自己去调查,查过资料,就写不好。”
“作家不能害羞,需要在一座城市里不断学习、发掘新内容。过去不断重复一种写作模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的城市文学也不像以前,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气质。”在张欣看来,广州人的气质就是“淡定”。气质影响着一座城市的人对金钱、情感等方方面面的价值观。她认为,抓住气质才是都市文学的基础,“这样的广州才是写不尽的。”
这两年她开始学太极,站桩、打坐,想磨一磨自己的躁脾气。她知道人生就是一种对抗,也知道自己的问题。2024年出版的长篇《如风似璧》写的是民国时期的广州,落笔之细,简直如同给读者每人派发一副放大镜来品味那个时代情韵鲜活的一切。
她今晚穿一件湖蓝色沙丁绸旗袍,高耸的元宝领把她的瓜子脸削得更加尖俏,沙丁绸的颜色饱满靓丽,布料悬垂一泻千里直达脚面,只能从开衩处隐约看到紧裹小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