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即就业”?揭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乱象一角

如果顺利,这类校企合作本应是“多赢”的局面。但这种承诺是把“双刃剑”,当无法兑现时,多赢就变成了互相伤害。

一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向当地公安局递交的《刑事控告状》显示,该校与中航国铁合作四届共504个学生,中航国铁没有安排任何一个毕业生就业。

公司回应称2021年开始已无任何新业务开展,正在进入清算注销流程。

多地教育行政处罚的共同特点是只针对校企合作中的校方。合作中的企业如何处理,多部门表示“不立案”。

责任编辑:顾策

一年前的7月,小查(化名)等多位毕业生正因未取得毕业证、未被安置就业而四处奔走。他们没想到,这件事时至今日仍悬而未决,而且有更多学生被卷入。

与他们对峙的,是一家名为中航国铁(北京)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铁”)的公司。虽然公司名中既有“中航”又有“国铁”,但这家公司其实是一家没有任何国有股份的民营企业。不过,自2014年成立以来,它与多地专科院校合作办学,以推荐就业吸引学生报名就读民航、高铁类专业。

然而入学后,不少学生遇到专业不符、拿不到学籍、无法解决就业等各种问题,损失的不仅是每年上万元左右的学费,更是自己的时间与机会。

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些大型企业联合学校,借此培养自己的人才。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中,如果企业自身是用人单位或具备深厚的行业资源,教学和就业会得到保障。但若企业是第三方公司,缺乏行业资源,就业承诺难以实现,合作就会面临风险。

当承诺落空,学生维权时又会发现,教育主管部门会出手处罚校方,但难以触及企业;通过诉讼往往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却难以撼其根本。

对于这些纠纷与质疑,2024年7月,中航国铁方面回复南方周末,其从2021年开始已无任何新业务开展,正在进入清算注销流程。对于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其表示“学生对于就业不满意或者未能就业的,我司愿意继续提供就业跟踪服务”。

(如今已无法打开的中航国铁官网。截图自网页快照)

如今已无法打开的中航国铁官网。截图自网页快照。

学籍纠纷

多位学生对南方周末讲述,2016、2017年前后,中航国铁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承诺报名就读该公司与当地中专类院校联合办学的民航、高铁类专业,毕业后由该公司负责将学生送入其与大专院校合办的同类专业继续深造,大专毕业后由中航国铁负责安排相应的高铁、民航类工作。

然而,就读期间,这些学生经历了一系列乱象。

“当初中航国铁以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名义招生,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在这家学校学习过。”学生小栗(化名)出示的文件显示,在2017年4月中专阶段时,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与她签订过就业推荐协议书,并盖有该校招生办公室的公章,但她表示并没在这里学习过。按其讲述,这批学生在大专阶段“三年换了三个校区”,先后在“八达岭校区”“昌平校区”、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等地就读。

正是因为培训合同纠纷,小栗与校方产生了冲突,并曾因言论不当被判侵犯名誉权。

中专升大专的前提是,学生要参加成人高考、单考单招、自主招生、行业委托自学考试等。有学生讲述,中航国铁曾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北京的成人高考,通过考试的学生曾取得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籍,但由于部分学生没有通过,后来被要求集体放弃已取得的学籍,转而去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参加考试。两名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辗转之中,有的学生一直没有学籍,有的学生即便获得学籍也没有在这两所学校实地学习过。

不少学生的培养专业出现前后不符的情况。据中航国铁与学生签订的就业培养协议书,专业应是“航空、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类”,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8-16

职业教育,除了呵呵,还是呵呵。

薛予淇
回复

薛予淇

2024-08-15

关注南周关注的社会点。

158****2318
回复

158****2318

2024-08-15

当正当维权遭遇无路,剩下的就是不正当维权的滋生了

139****6593
回复

139****6593

2024-08-15

这个部门不管那个部门不管的,折射出现在的一些行政机关,严重销蚀全面依法治国在人民群众当中的获得感与安全感,似乎老百姓什么事都得去走司法途径。群众遇事当然应该靠法找法,但挺在前面的应该是执法部门而不是司法部门!

185****7624
回复

185****7624

2024-08-15

学校是如何做的甄别呢?

流水不腐
回复

流水不腐

2024-08-15

近年来看南周报导过的种种职业教育乱象真是触目惊心,让人不禁心生疑问,这种种乱象的出现,是否是因为普职分流的实施过于仓促,社会上正规的职业教育资源准备不够充分,相关监管制度还没完善,才导致这种种坑害学生家庭的乱象出现呢?被坑害的学生家庭的财产损失或许以后还能赚回来,但是按照目前的制度设计,那些退学的学生是否还有重新接受教育的机会呢?尤其是那些冲着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早就业,可以早点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而放弃高中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未来发展的损失,又哪是退回几万元学费可以弥补。

永无止境
回复

永无止境

2024-08-15

他么的,是不是只有在网上曝光,警方才有作为?坑了这么多学生,浪费了大量的光阴金钱,其一生都被改变了,这样的企业竟然还在? 这种明显的诈骗为什么不立案?哪里出问题

申大熊
回复

申大熊

2024-08-15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大学有空乘和播音主持专业,还设为艺术专业。。。

烂柯人
回复

烂柯人

2024-08-15

校企合作,企业要拿走一半的利润,大部分合作企业还只是中介公司,只是推荐工作岗位辅助就业并不能直接提供岗位,就业率依然差得要死,学校再借机解除合约赔偿企业一大笔钱,这里面没有利益输送是不正常的。

南周用户
回复

南周用户

2024-08-15

我相信对于学生和家庭来说,几万块钱学费或许大多都能承受,真正让他们绝望的应该是荒废的这几年时光以及对未来的无限迷茫。

刚买的会员
回复

刚买的会员

2024-08-15

这种公司名称是如何取得的注册值得深究。

134****2125
回复

134****2125

2024-08-15

除了对学校进行处罚外,还应对无履行合同义务的企业进行惩处。

156****2299
回复

156****2299

2024-08-15

教育制度的缺位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校企合作只是一个表象,消灭了还有新的。因此要从制度上下决心改变!

行客
回复

行客

2024-08-15

中航国铁的根很深啊!挂羊头卖狗肉,明目张胆“行骗”好几年,却被认为不构成诈骗;北京的相关部门“不予立案”“建议起诉”,真是让被骗的学生哭诉无门!你让学生告学校,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鸡蛋碰石头!现在学生、家长的钱太好骗了!——敢真实详细揭露报道的也只有南周!良心媒体!

秋水木聿山
回复

秋水木聿山

2024-08-15

学生入学一定时间后,中航国铁将以“招生补贴”名义向校方拨付3500元/生/年,为期两年。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校方与中航国铁在经济利益上存在一定的绑定关系。

凤翔九天
回复

凤翔九天

2024-08-15

这种事件唯有南方周末的记者敢冒着生命危险揭露!

135****8106
回复

135****8106

2024-08-14

这哪是入学即就业?分明是入学即入坑!

过峰
回复

过峰

2024-08-14

需要进一步规范

186****0789
回复

186****0789

2024-08-14

一旦用到维权,已经是弱势群体最无力的表现

绿野仙踪
回复

绿野仙踪

2024-08-14

就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