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慢病破局”,与社区药店的“快速转身”
戴上口罩、防护镜、帽子,此起彼伏的喷嚏,这些在花粉季常见的景象,并不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全部体验。鼻子像是个没关紧的水龙头,眼睛不时发痒,总忍不住上手揉......对于非过敏者而言,这一切很难感同身受。
在中国,一些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在花粉季迁徙,以彻底远离过敏原。而对于症状严重又无法抛开生活工作的患者而言,反复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做抗争,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医学上,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慢性”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它是一种放缓并突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你受限于它,接受了它,剩下的便是漫长的与之共处的过程。
堵住的鼻孔,“堵住”的生活
连打十几个喷嚏,清水鼻涕不分时间和场合地出现,眼睛还红、痒、出现烧灼感,头疼到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过敏原无处不在,从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过敏原,到生活中的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都可能导致发病。这让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觉得面前横着一堵看不见的高墙,即便有时候真的很想静下来学习或者思考,但是控制不住地流鼻涕、打喷嚏,可能让他们始终没有办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成年人如此,孩子患病更是全家着急。戴珊是高济健康百家好一生的执业药师,在她遇到的无数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就有一位12岁的女孩令她印象深刻: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孩子却“晚上鼻塞严重到失眠,只能用嘴呼吸,整夜睡不着,早上起来喷嚏一个接一个地打”,女孩妈妈带着她来药房寻求帮助,高济药房的互联网医生为其开出了鼻喷雾剂处方。“当时家长一听,就问我是不是激素药。”戴珊遇到过不少患者都有相似的担忧,“尤其是小孩子,家长担心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面对这些疑问,戴珊也会反复解释:“鼻用激素是在局部发挥作用,可以短时间内缓解症状,被吸收进全身血液循环的量非常微小,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除此之外,过敏原的诊断也是诊疗中绕不开的话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防治结合、四位一体”,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1]。其中,“环境控制”也就是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和各种刺激物,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在日常诊疗中,已确定过敏原的患者如果能够不接触过敏原,就能够有效地防止过敏性鼻炎发作。但实际上,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花粉、尘螨等在空气中四处飘散、无孔不入,换一个城市生活也并不容易。其次,有的患者过敏原很多,无法完全避免。
在与过敏性鼻炎的长期“较量”中,“用什么药,怎么用,用多久”,都是他们深处的困局。
数亿人的“困局”与药店的“破局”
“顽固”的误区与痛点是一个方面,患者群体日渐庞大、需要长期管理的慢病属性,则加剧了这个问题,让“破局”显得更加紧迫。
近年来,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间,我国成人自报患病率上升了6.5%[1]。2001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总患病率达到18.46%[2]。
尽管过敏性鼻炎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各种症状可以得到长期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治疗方法也不能直接“复制粘贴”。药师要不断增强、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帮助患者纠正误解、规范使用,从而最大化治疗效果。
根据《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后称《指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1]
戴珊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鼻用激素包括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等,这类药起效比较快,但是不能一有好转就停药,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控制好症状。”《指南》中也提出,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鼻用激素时,疗程为4周以上[1]。
在戴珊负责管理的患者之中,有的已经建档三五年了。他们的症状断断续续发作,觉得难受了就用点药,症状消失了就又放松了警惕。“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戴珊说道,“但是如果患者的自律性没有这么好,也没有提前干预的意识,就无法控制复发的风险。”
在疾病发现的最初环节,执业药师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不久前,由戴珊建档管理的一位尿酸偏高的患者找她取药。在几次沟通过程中,戴珊发现他经常戴着口罩,说话声音嗡嗡的。聊天中,戴珊得知他经常有鼻塞的情况,当即建议他去医院看看是不是过敏性鼻炎,而不是当做简单的感冒来看待。经检查,花粉过敏果然是造成他反复鼻塞的真正原因。
可见,慢病患者需要的是一张更严谨而专业的“网”,联结起治疗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自我管理无法顾及的风险时刻将他们牢牢托住。对此,分布广泛、深入社区的零售药店和执业药师逐渐成为了过敏性鼻炎等慢病规范治疗、长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连通“鼻”经之路,向社区更深处延伸
在洛阳市最大的高济百家好一生门店,慢病管理中心里原本存放着两千多份慢病患者纸质档案,最近一阵子,戴珊和同事们正在进行筛查,将有效信息录入电子化系统,以便更好地跟踪用药和慢病管理进程。当零售药店的功能触达更多角落,不仅将规范用药和全程管理由点及面辐射至社区深处,更是筑起了发现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慢病管理功在日常,规范治疗上急不得,健康教育上慢不得”。从2024年4月份开始,戴珊成为了区域的慢病管理者。目前,她每天要巡视多家门店,了解店里慢病患者的建档、回访、规范用药以及店内药师参与慢病培训等情况。
作为连接患者和医生、社区和医院的桥梁,戴珊认为零售药店承担了更多细节的任务。对于已确诊的患者来说,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和保证用药周期是零售药店能够为患者筑起的“保护结界”;而找到并没有严重到要经常去医院,但又深受慢病困扰的那一部分患者,发挥深入社区的优势,运用数字化工具等创新举措,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疾病管理的方法,则是零售药店在疾病防治生态链逐渐优化背景下的新角色。
在戴珊管理的门店,通过互联网医院系统,患者可以戴上耳机,在药师的帮助下,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视频连线,医生开具处方后,在药店即可取药,患者可以省下往返医院、排队就诊的时间。戴珊在药师端App输入检测结果、用药情况,几分钟后,患者就能收到公众号的提醒,相关记录已经同步推送给患者。
目前,社区零售药店正扩大优势,构建“15分钟步行健康生活圈”,如戴珊一样的众多药师,也在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连接患者求医问药的最后一站,开辟出第三方健康诉求空间。“我们希望患者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寻求帮助,我们都能给他建立一对一的个性化方案指导。”
生态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医护人员的科普教育,药师、零售药店的身份迭代,让慢病患者在漫长的时光里不再孤军奋战。各方聚力,才能最终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经之路保驾护航,也让更多慢病患者,在长期与过敏性鼻炎共处的时间里,“有医可寻”“有药可及”。
参考文献: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J]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57(2) : 106-129.2.
- 王睿坤,梁洁琼,韩伟,等. 2001—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6):784-793.
08-2025-CN-XFY-110339
文中药师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您想了解其他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更多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网络编辑: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