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文献看南京大屠杀
随着一些重要史料重见天日,完全否定日军暴行已日益困难,日本有些人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将一些较“次要”的罪行推出任斩,但对关键的、具有标志意义的“大屠杀”则仍绝口否认,半步不让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陈晨
一、南京周围曾有大量日军屠杀的尸体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一些重要史料重见天日,完全否定日军暴行已日益困难,日本有些人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将一些较“次要”的罪行推出任斩,但对关键的、具有标志意义的“大屠杀”则仍绝口否认,半步不让。
“虚构派”大井满的态度就是这种丢卒保车例子的典型。他在《编造出来的南京大屠杀》中说:“当然,我并不是说日本军完全没有不法行为。七万人的军队什么都不发生,没有这样的道理,这是谁都会认为的常识。大西参谋给强奸兵重重的耳光,并抓至宪兵队,这样的事无疑在各个地方都有。”
而在日本右翼刊物《诸君!》的问卷调查中,他在第一项被杀人数的选择答案中填了“无限地接近于0”。
南京的被杀尸体最终通过掩埋、焚烧、弃于江中等途径清除干净,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是否认南京屠杀的最大障碍,也是虚构派着意“辩驳”的一个关键。
松井石根的专任副官角良晴少佐,晚年撰文《支那事变最初六个月间的战斗》谈到日军的大规模屠杀。因为角氏的特殊身份,他的回忆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争议。其中最大的争点是“下关附近的十二三万尸体”。据角良晴说,造成这些死者的真凶是第六师团,而下达屠杀令的是上海派遣军参谋部第二课参谋长勇中佐,长勇下达命令时他也在场。
对此,虚构派、中间派一致质疑。《南京战史》认为角良晴的回忆“多有矛盾,缺乏信凭性”。《南京战史资料集》所附“战史研究笔记”也认为:“角氏的误解、偏见、记忆失误不胜枚举。”然而,角良晴所说并非孤证。
松井石根12月20日的日记就有一条证明:
朝10点出发,视察挹江门附近的下关,此附近仍是狼籍之迹,尸体等仍尽其遗弃,今后必须清理。
第十军参谋山崎正男少佐在12月17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祝贺会解散后,由堂之胁少佐引领到市内参观……到了扬子江边的中山码头。扬子江在这附近河幅较窄。其中有七八只海军驱逐舰下碇于此。河岸遗弃有无数死尸,被浸于水中。所谓“死尸累累”也有不同程度,这个扬子江边才真是死尸累累,如果将之放在平地上,真的可以成为所谓“尸体山”。但看到的尸体已经不知多少回,所以已不再有一点吃惊。晚饭也满不在乎的吧嗒嘴……“中山码头”一带,与角良晴所说正是同地。
支那方面舰队司令部军医长泰山弘道海军军医大佐12月16日坐水上飞机到南京,下午两点,他与舰队机关长、主计长等一行去战地“参观”,他在当日日记中记到:
从下关码头起,在修建的一直线的广阔的道路上开着,路面上散乱着步枪子弹,宛如敷着黄铜的砂。路旁的草地散着活生生的支那兵的尸体。
不久,从下关到通往南京的挹江门,高耸的石门下是拱形的道路,路高约三分之一埋着土。钻入门,从下关方面就成了一条坡道。汽车徐徐前进,感觉是开在充满空气的橡皮袋上缓缓的向前。这辆汽车实际是行驶在被埋着的无数敌人尸体之上。很可能是开在了土层薄的地方,在行进中忽然从土中泌出了肉块,凄惨之状,真是难以言表。
此处的“下关码头”到“挹江门”一带,与角良晴所说也是同地。
从这几位无关者的相同记载,此事之确凿不移,不应再有任何疑义。而且,江边不是战场,不论其中有没有平民,“死尸累累”至少是屠杀俘虏的结果。
《南京战史资料集》所附“战史研究笔记”中对角良晴所述中有一条特别予以“批判”:“‘在横陈着累累尸体的河岸道路上静静地走了两公里。感慨万千。军司令官的眼泪呜咽着往下流’的记述实在让人吃惊。热爱中国的大将决不会在战场的弃尸上行车。而且,车体低的轿车也决不能够在这之上走两公里。我以为,仅在这点上,完全是编造,谁都可以断言。”这样的&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