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发挥长期主义,共建ESG生态是一场马拉松

2024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办、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ESG发展论坛在广州圆满举办。本届论坛以“共建ESG生态”为主题,邀请国际机构、ESG投资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代表,一起展望ESG的发展趋势,剖析ESG面临的挑战,探讨共建ESG生态的有效路径,并发布了多项ESG领域的成果,回应了ESG信披、ESG评级、ESG漂绿等热点问题。

在论坛当天的圆桌对话环节,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 白虹,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嘉士伯中国企业事务副总裁谢夷,京东集团ESG负责人李怡,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华区市场主管朱碧莹以“共建ESG生态”为题开展理论讨论及企业实践案例分享。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中国的ESG生态现状

胡启元(主持人):

今天我们圆桌对话的主题是“共建ESG生态”,今天现场邀请到了评级机构、企业代表等等,所以围绕这个主题出发,想请各位可否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认为中国ESG生态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亟待突破的薄弱环节?

白虹:

中国ESG生态应该已经从认知突破转向实践初期,精细些讲进入到1.0阶段。在1.0阶段,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制定自己的ESG/双碳战略,然而还没有全面融入价值主链;与此同时,企业开始考虑到外部环境给自身带来的红线和红利效应--红线是ESG/双碳带来的风险效应,红利是ESG/双碳驱动的增长机遇。目前,企业对红线的考量高于红利。

王勇:

全球资本市场对于ESG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现在国内三大交易所也都对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有了明确的指引和规定。从上交所的数据来看,越来越多企业都自愿披露这方面的信息。关于ESG的发展,我觉得金融行业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命题——金融从善,在这个命题下,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整个金融行业必须得对ESG工作更加审慎、更加重视,这是我对整个行业的整体看法。

我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现在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化的问题;同时,因为ESG是对人、对企业的一种正向约束,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各方具备长期思维,我认为整个生态是逐步进步、也是向好的变化。

谢夷:

我来自一家啤酒公司。在ESG生态方面,政策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生态里可以起到立竿见影作用非常重要的一环。

污水处理是靠微生物,但很多污水里面的微生物含量是有限的,因此污水处理站为了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就去要购买有机物来喂养微生物。而啤酒污水里微生物含量很高,若按原来的法规,啤酒公司必须要在自己的污水处理站里,把有机物含量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才能排放给下游的污水处理站,这样就造成了资源错配,污水处理站要花钱买碳源,我们要消耗能源去进行有机物处理。但是在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出台了一个啤酒污水处理的新规定,允许我们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向下游污水站直接排放污水,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这样的例子肯定不能只靠企业,需要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发现、共同推动。

李怡:

前面的几位嘉宾都讲得很对,我觉得ESG生态像一场比较持续的赛事。评级机构像是赛事的裁判,企业是运动员,参加不同赛道的比赛,按行业划分,可能有扔铅球的,有游泳的;媒体像助理裁判,他所发现的负面问题可能会被评级机构拿去分析。这个生态里各方都已就位,比赛正在进行中。

我个人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如何帮助企业更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赛道。企业是这个比赛的运动员。它平时是要去训练、要努力,怎么样能帮助它更加有信心地把这个比赛完成掉。企业做ESG不仅仅是把自己的内部治理做好,也期待能够得到资本市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认可。第二个,如何帮助企业在 ESG 实践上降本增效。也许是政策层面的利好或者优惠,又或许是金融创新工具等。行业的协同能够带来规模效应,也是一个方法。

朱碧莹:

我们在看待ESG生态链的时候,会把自己放在与众多的Stakeholder(利益相关方)一起,围绕在处于生态链中心的企业周围。很感谢刚才刘老师带大家分享了众多的Stakeholder,我们也是在生态圈中的一环。

和三年前做对比,我有非常深的感受,整个生态圈对于ESG的重视程度是有非常高的提升的。像在监管端、投资者端等非常多的地方都能看到大家对ESG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比如之前投资者做ESG策略的时候可能非常简单,进行去尾,但在近期,尽责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使用。之前的去尾方式下,如果企业表现不好,投资者可能就不投,相对来说,做尽责管理,更多的是说你如果做得不够好,投资者会看是不是能够帮助到你,是否你已经注意到了一些ESG维度的风险并且有管理措施,是否未来有变好的趋势等。积极所有权更像是和企业一起把整个ESG生态建设的更好。

第二个感受是处在生态链中心的企业的变化。记得在5月份的时候有组数据, 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率,对比去年提升了大概2.8个百分点。所以从企业披露的披露率来说,这个指标是有在提高的。

另外,我自己觉得现在看到企业发布的ESG年报或者一些其他披露文件,在质量上有提升,像以前那种宣传册式的ESG报告,现在是比较少见到了。

各方ESG实践经验分享

胡启元:

非常感谢,碧莹总提到ESG报告的质量在逐年提升。确实,我们今年在做调研时也发现有一些宣传式的ESG报告没有了,变得更加正规和正式。

刚刚大家都讲到了ESG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战略的影响。那我们接下来,从各位专家各自所在机构和企业的视角出发,具体来交流一下大家对ESG评级、投资和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

想先问问盟浪的白总,作为一家评级机构,盟浪认为当前中国ESG评级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白虹:

谢谢启元。盟浪的前身是社投盟,社投盟是中国最早做ESG评估的机构之一。盟浪现在挂了三个标签:双碳/ESG的评估机构、金融科技服务机构、也有人把我们称为数据服务商。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思考,最大的挑战究竟是什么。刚才孙主任谈了ESG评估公司有四大困境,在这个基础上引申一下,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帮企业做价值闭环”。当京东李怡总打比喻“企业是运动员、评估机构是裁判员”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在她这个陈述背后,企业承载的压力。因为当星辰大海和柴米油盐都摆在企业面前,而且市场增速放缓,企业是有压力山大的。

怎么帮企业形成价值的闭环呢?我觉得要从三个点来看。第一,我们穿透一下ESG,它的本质价值究竟是什么?联合国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繁荣、社会包容和环境安全。前几年我开玩笑说,这三者之间关系,可不是苹果、香蕉和梨子,而是饺子、桌子和房子。

当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就像围在桌边吃饺子,手慢无,竞争促进繁荣;桌子塌了,饺子就吃不成了,桌子相当于社会承载力;房子倒了,不仅关乎饺子和桌子,人类存续都出现危机。从企业或个人视角看,如果我弃饺子于不顾,只管桌子和房子,就很难在一个可控的财务周期内,形成一个价值闭环。所以破解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要把桌子和房子的问题饺子化。也就是要夯实市场经济基础、鼓励公平竞争,并建立转化机制,让企业越保护环境、越造福社会,它就能得到越大的财务收益。    

第二,形成价值闭环关键在于利善同频。如果企业越积德越亏钱,那么面对股东、员工、客户等多元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企业就无法将“积德”持续下去,而且还很容易形成“运动式行善”或是“伪善”。所以要将ESG/双碳落到实处,就要提升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如何将桌子、房子价值饺子化?这是评估机构应该发挥的作用。换句话将,评估机构你不是道德的评判者,你应该是价值的发现者和促进者。

第三,要将ESG/双碳价值评估工作降本增效。企业践行ESG要关切200多个议题指标,只有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将评估服务工具化、实时化,才能做到真、快、好、省。在这个领域,盟浪开发的碳融通数智引擎,就是很好的例证。

胡启元:

谢谢白总,其实您已经回答了盟浪是如何解决ESG评级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您提到的饺子、房子和桌子,这个比喻很有趣。

白虹:

是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也就是饺子、桌子和房子这个价值循环,其中有两大“错配”,一个是久期错配,吃饺子是即时利益,为我所得;桌子问题,至少是十几代人才能解决;房子就是千秋万代的事情;一个是权责错配,桌子房子是公共利益,饺子所有权清晰。基于这两大错配,关键在于要将远期的、公共的利害,化为当期的、个体的损益。盟浪所开发的所有服务,就聚焦在解决这一本质问题。

胡启元:

谢谢白总。我们想问问王董事长,您是今天参加唯一 一家参加的金融券商机构在台上,您认为ESG投资生态要良性发展,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王勇:

今天是作为唯一的金融机构,我感到很荣幸。首先,现在金融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行业现在的社会形象还有待提升。从天风国际证券的角度,我想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天风国际作为立足香港的湖北省属国际化金融服务平台,在香港成立,积极服务企业跨境投融资,我们也通过“境外招商联络站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搭建境内外资本市场桥梁,积极助力国内优质产业、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和“引进来”,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是希望通过这一金融服务模式,服务和赋能实体经济。此模式也融合了ESG理念,致力去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努力将“金融向善”落到实处。

我们的这个服务模式叫做“风链计划”,我们跟国内的很多城市的有关部门建立合作,结合当地企业所需,引入国际化资金资源,为其打通“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金融向善”是金融企业应该秉持的企业社会责任,此外,我们在经营自身业务时,也坚持合规原则,风控优先,避免金融风险事件发生,避免造成负面社会影响,这是我们坚持的最基本原则。

在企业运营层面,天风国际亦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了公司运营层面碳排放量盘查,覆盖范围和核算边界全面,并通过购买并注销全国碳市场排放额的形式,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持续加强自身ESG各方面工作。

胡启元:

您提到了“金融向善”的底色。那么天风国际现在是如何看待ESG投资目前存在的实质性不强,收益不高的问题呢?

王勇:

今天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关于ESG建设方面的问题,我也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ESG投资信息标准不统一、不透明,的确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例如不同机构制定了各自的ESG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维度和权重不尽相同,导致评估结果难以比较;或是缺乏跨国统一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要求差异较大,给跨境ESG投资带来障碍等等。但要真正把ESG投资业态做好,要从信息准确性、一致性这个“根”抓起,从而带动ESG相关产品的流动性提高。从这些角度,我认为推动ESG投资,尤其从金融、从投行的角度来看,可以从投资人教育这个方面着手。

投资人、投资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ESG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具备耐心,看长远。从这个方面来看,国内现在提的长期投资理念、耐心资本理念和ESG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提高投资者对ESG概念的认知度和理解力、培养ESG分析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投资者树立ESG导向的长期价值投资策略,将有助于为ESG投资注入持久动力。

胡启元:

是的,如何鼓励更多耐心资本、加强信息披露,这也是今天不少人在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想请问嘉士伯的谢总,作为一家酒企,开展ESG工作有哪些挑战?

谢夷:

回答问题之前,我简单介绍我们公司及所在行业。嘉士伯是家丹麦企业,是全球三大啤酒公司之一。在中国,我们的业务依托上市公司重庆啤酒来运营,因此,重庆啤酒就是嘉士伯中国,大家看到的重啤的业绩、ESG表现是嘉士伯中国的业绩和ESG表现。

具体到ESG方面。啤酒行业有一个特点,跟其他制造业一样,即我们的产业链、价值链比较长,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

这带来的挑战我认为有两点:第一,这家公司如何能拥有清晰且易懂、易沟通的ESG计划。嘉士伯集团在ESG,或更早时在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比较早,2011年就推出了嘉士伯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升级成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可持续发展计划;2022年进一步升级为“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ESG计划,这个计划既清晰,也具有啤酒行业的特点,我们围绕着6个零目标开展工作,其中4个零跟减碳有关,包括零碳足迹、零农业足迹、零包装浪费、零水浪费、另外两个零是零非理性饮酒、零事故文化。

第二个挑战就是怎么拿到全面的、准确的ESG数据。因为啤酒企业的厂非常多,嘉士伯在全球150多个市场有100多个酒厂。我们在中国有27个酒厂,还有酒厂以外的办公场所和仓库,所以怎么能够确保我们拿到的数据是全面的、准确的,实际上在行业里面是个非常大的难题。从2011年开始,嘉士伯集团就建立了一个逐步覆盖到全球所有生产和办公场所,能够收集方方面面数据的系统,而且我们每年会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认证。嘉士伯在中国的ESG工作建立在集团的基础之上,我们有扎实的数据,在中国也是做了十几年了。实际上我们做ESG信息披露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只发了两期ESG报告。但因为我们已经解决了以上的两个挑战,ESG信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披露后的效果也不错。现在ESG报告成为了我们和各个利益相关方系统化地汇报和沟通ESG成果的一个渠道。

胡启元:

您在这个当中有没有一些特别值得分享的故事给我们分享一下。

谢夷:

在我们公司,ESG对人观念的改变很大,我们希望大家真正拥抱ESG,所以总结起来是:员工参与,用事实说话。比如说我们公司有一个金点子计划,这计划是面向方方面面的,但是其中减碳和节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员工在这方面的金点子都来自于一线具体的实践,往往只要投入很少的钱,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员工的具体实践也推动了他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大家真正理解和拥抱公司的各项ESG的指标。

胡启元:

也就是说,还是让ESG报告回到了人的本身。我们还想来问京东的李总,对于电商来说,我们说供应链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京东是如何与这么多的供应商一起打造这个有责任的供应链呢?

李怡:

谢谢主持人。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我们建设有责任的供应链,离不开携手供应商。

首先,我们把ESG条款写到了供应商合同里,以合同的形式进行明确。第二点,我们通过京东集团供应商行为准则进一步阐明对供应商在ESG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三点,我们一手牵着制造商,一手牵着消费者,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制造,一起奔向绿色供应链。我们推出“青绿计划”,在消费端,鼓励用户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为用户建立绿色消费“碳账户”;在生产端,携手商家和品牌,鼓励选用可持续原材料、包装、工艺等,搭建起贯穿生产和消费的绿色桥梁。

我们以“以旧换新”推动循环回收。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家电制造企业来说,很难回收这些旧家电。京东通过“以旧换新”,帮用户把家里的旧电器拆下来,再通过我们的逆向物流运走,运到处理废品的指定地方去。2023 年我们回收了家居、3C、家电超过1500万件。不但助力了减少废弃物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废旧商品的回收比例和规范化水平。另外,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是帮他们解决了产品在生命周期末端管理回收的问题。京东旗下的京东物流也通过“青流计划”,携手供应链伙伴,推过推动原发包装、减量包装等方式,降低我们的运营对于环境的影响。

胡启元:

一手牵着广大消费者,一手牵着供应商,确实是做了很多。作为一家有着60万员工的企业,京东怎么与员工一起来打造这个包容、多元、共赢的职场,有没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呢?

李怡:

其实我们始终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包含着人的可持续发展。京东坚持先人后企的理念,在员工关怀上做了很多事。

比如住房或者通勤其实是员工非常容易感觉到压力的地方,我们针对这两块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举措。在住的方面,2023年我们开启了“京东青年城项目”,这大概是一个60多亿元的投入,这个项目结束之后会产生约4000套可以拎包入住的员工公寓,结合我们此前已经花费百亿所设立的住房保障基金,可以说住已经成为了我们在员工福利的最大投入。在通勤方面,因为我们的员工众多且分散,我们每天有200多辆班车从近千个北京市内和环京郊县的站点,帮助员工通勤,每年能服务240多万人次。

包容、平等、不歧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我们在2022年左右就开始了全员反性骚扰培训。另外,我们有很多残疾员工,大部分从事客服工作,我们提供贴心的职场安排和照顾,包括让他们学习使用电脑等工作技能。2024 年,京东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做法入选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的企业性别平等案例集,是入选的八家中国企业之一。

胡启元:

谢谢,无论是住还是行,我想确实也是在解决每个员工的问题,包括您刚刚提到的各种各样包容性的案例。

最后我们想来问问晨星的碧莹总,刚才施教授演讲的时候也提到了晨星的案例,我们看到了晨星已经成立30多年了,ESG的服务引入中国也已经有5年之久了,大中国区市场和其他市场的ESG发展有什么区别,还有就是与MSCI、道琼斯指数以及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相比,晨星ESG评级的最大特点又是什么?

朱碧莹:

以最近三年的发展或者变化为观察的窗口期,很明显的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它的awareness(意识)提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另外有一个比较微观的观察窗口,我们会发现不同地区对于ESG的具体关注点其实有区别。以气候相关议题为例,我们之前出了个研究报告,针对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基金,看他们的投向,发现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还是会有一定区别的:像欧洲现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给他们的组合去做脱碳,对应到他们的投向里,像low-carbon低碳这个方向会比较多;在我们中国清洁能源、清洁技术这个主题含量则相对比较高。

第二个问题就非常有趣了,从直观的角度来说,我们最大的一个区别,我记得上半场的时候主持人有问过我一个问题,ESG分数越高越好吗?这就会引出我们一个最大的不同:我们家的分数是越低越好的。

我们跟所有评级机构非常不同的地方,是我们会聚焦在跟财务相关的ESG方面的风险上,也就是说站在投资者或供应链角度,这是一个单重实质性的ESG风险评级。当然了,如果是要看双重实质性,我们还配合有影响力矩阵,等一系列数据点。

此外,最近我们跟很多中资投资者有在做交流,我们也在匹配评级里的一些指标,对应到现在三大交易所,包括财政部的披露要求,从结果来看是挺好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乡村振兴,在我们的指标类层面,应该是有7个指标都会覆盖这一块,比如说可触达的基础服务、普惠金融,这都是在我们的指标体系里的,所以其实相对应的比如说像一些国内的企业,他们在试图去管理自己在全球视角下的ESG表现的时候,可能要换一个思路,用一个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述一些做得好的事情,也许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胡启元:

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出海,您刚刚提到的就非常有参考性。我们今天有很多投资者和企业在现场,想问您对企业参加ESG评级有什么建议?

朱碧莹: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关于企业要如何去选择关注哪几家评级?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参考ERM的《Rate the Raters》报告,他们评级机构做评级,调研的结果对于大家了解并选择评级机构很有启发。他们的调研显示,评级机构的方法论质量、数据源可信度、评级方法论透明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我们Sustainalytics在这几个不同的维度都排在前三:面相投资者、企业的评级质量、评级实用性以及企业认知度。

其次,是关于如何时间表现提升。我现在觉得一个可以聚焦的方向,就是去做跟你同行业的比较,然后去找到一些实质性或者重点的议题,这些议题可能会给这个企业一些更多的信息,你可能在一些重点议题上好的管理,能够让你的表现,就是分数,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正向变化。

另外,希望企业能够在披露这个方面多做一点。很多时候企业会害怕披露,觉得表现不够好可能披露反而引来批评。但其实以我们的评级方法论为例,在人力资源里面有一项细分的指标叫员工流失率/员工离职率,若这个指标不披露只得一个很低的分数,但是如果披露出来,虽然只是行业平均水平,分数也会比不披露高。

如何共建健康的ESG生态

胡启元:

您这也回应了王总刚刚提到的,加强披露有时是件好事情。最后一个问题,今年春天开始,资本市场的ESG监管新规陆陆续续出台,企业去迈向高质量的ESG治理新阶段也要开始了,而今天再去看是20年前ESG首次在联合国可持续全球契约组织的一份报告提出了《Who Cares Wins》中提出了,往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那请各位用一句话总结对在中国共建ESG生态的建议吧。我们还是从白总开始。

白虹:

还是回到企业内生动力。利善可以不同步,企业非财务表现,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转化为财务业绩,但利善一定要同频,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共同善起来。

王勇:

向善,倘若企业自身就树立这样的理念,那么参与ESG生态、参与ESG建设的意愿就会非常强,从而形成自己的内生驱动力,推动ESG发展。ESG不是简单的短期问题,而是长期的坚持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持续投入精力和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搭建;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者秉持可持续投资理念,以及耐心的加持,给予企业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改善在ESG领域的表现,最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谢夷:

如果一句话,我想说的是要充分发挥像南方周末这样有影响力的平台的作用。因为共建ESG生态首先是“共”,即大家得在一块儿。今天如果没有南方周末这个平台,我们没有机会花一整个下午在一起深入探讨ESG,只要大家在一起,多一些探讨,我们就能够得出新的成果和新的启发,对于我们共建ESG生态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李怡: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指要坚持长期主义,因为ESG是个好事,但是它也有难度,所以衡量的尺子要放长一点;脚踏实地,是要审时度势,去挖掘它的短期、中期、长期价值。谢谢。

朱碧莹:

从我的角度,我希望通过整个ESG价值链的赋能,让企业感受企业ESG不再只是个成本项、不是个负担,而是真正能够让他们获得增量、获得价值的存在。如果能再多加一句,希望未来有一天全球领先实践里面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谢谢。

胡启元:

非常感谢今天嘉宾们精彩纷呈的分享。ESG不仅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软实力”,更是推动企业践行长期主义的“硬准则”。希望大家一起探索适合中国企业自身的ESG治理体系,让ESG融入企业发展的脉络,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