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同乘发生事故,责任争议如何厘清?丨快评

在免费的情况下,要求司机承担对乘客的绝对安全义务,在自然法的意义上是值得商榷的,要么通过乘客自行购买保险来解决问题,要么法律明文规定承认司机与搭乘人之间所签署协议的有效性,让司机免责、搭乘人自行承担责任。更进一步讲,法律与司法实践是一种激励,会改变人的行为,相关判例不可不慎重,以免破坏道德与良善风俗。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一则发生在江西上栗县搭车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引发关注。据报道,周某驾车回家偶遇同村林某,便邀其乘坐顺路载其回家。林某在后排落座,未系安全带。行驶途中,周某驾驶车辆避让不及,导致车辆撞向山体,造成林某受伤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林某住院治疗,经鉴定构成六级伤残。当地交警大队认定,周某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林某无责任。

这里应当区分车祸发生的原因与林某受伤的原因。所谓周某“避让不及”,或是因为自己的车辆行驶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或其他车辆而不得不急打方向盘,从而“导致车辆撞向山体”。关键在于:周某在尽自己的合理注意义务之后,或将其他司机置于周某同样的场景,能否避免这一事故?

如果能,说明周某当时有走神或疏忽,待发现险情时处置时间已不够,避开了障碍物或车辆但还是撞向山体,若是处置时间足够的话,司乘、人车都能安然无恙。

如果不能,说明这一交通事故非人力可以避免,要么不避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4-08-09

马克吐槽
回复

马克吐槽

2024-08-08

如果客观事实调查清楚,司机没有“故意以加害乘车人的意图主动发起事故”,那就应该无责。 如果上述情况下司机仍负法责,以后就会变成路有冻死骨,人烧羊毛衫的情况出现了。

139****6263
回复

139****6263

2024-08-08

法律与司法实践是一种激励,会改变人的行为,相关判例不可不慎重,以免破坏道德与良善风俗。

魏勇
回复

魏勇

2024-08-08

我说的主要是助人的风险

省志

2024-08-07

这种属于无因管理,如果产生损失,应由受益人补偿

刘海轮
回复

刘海轮

2024-08-08

葫芦僧乱断葫芦案!

天涯回首
回复

天涯回首

2024-08-08

好意同乘应当做到情理法结合

唐良云
回复

唐良云

2024-08-08

保险公司应该设立一种“免费搭车险”,可在手机上操作,根据行驶距离长短,由免费搭车人通过微信支付,这样就避免了事故赔偿纠纷。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8-08

这样的事情少得抱怨,要不然最后就变成看得老人摔倒,都没人上前帮忙的那种。

省志
回复

省志

2024-08-07

这种属于无因管理,如果产生损失,应由受益人补偿

魏勇

2024-08-07

助人的风险由谁来承担,比如坑前拦车的人不小心掉坑了,是否需要被拦下的车主们承担?设立国家层面的助人风险保险或基金可行否。

138****4442
回复

138****4442

2024-08-07

责任与义务对等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魏勇
回复

魏勇

2024-08-07

助人的风险由谁来承担,比如坑前拦车的人不小心掉坑了,是否需要被拦下的车主们承担?设立国家层面的助人风险保险或基金可行否。

彦澍翁
回复

彦澍翁

2024-08-07

法院的判决是有法可依的,本人理解该法条的本意是要求司机驾车时要依法依规遵章驾驶,但是司法实践导致的后果却是减少甚至杜绝了好意施惠行为,没有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目的罢了

dongtian
回复

dongtian

2024-08-07

法律是以引导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为目的而设立的,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的判例,不仅失去了这种作用,并且破坏了道德,形成不良的风俗习惯。

183****2883
回复

183****2883

2024-08-07

法律不鼓励多管闲事,在当下社会有很多种办法解决,不管有没有违法,法律其实不鼓励私立救济,毕竟上面管不到嘛。

156****5511
回复

156****5511

2024-08-07

是谁受伤谁有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