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演小剧场走出亚洲大厦后:上海离“亚洲演艺之都”还有多远?
“到今天,上海的剧场也有些疲态了,从平均上座率来看。除了几个所谓的爆款戏之外,其他的票房都平平。”
“创作力的匮乏,这是最核心的难点。别说驻演戏了,非驻演戏也是这样。”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李慕琰
傍晚六点后,年轻的观众们开始在上海亚洲大厦所处的九江路和汉口路上聚集。他们中女生居多,大多妆容精致,背着相机,手捧鲜花和礼物,三三两两地在大厦前厅或门口台阶上谈笑风生,等待演出开场。
当时间来到夜里九点,大部分演出结束后,大厦门口人头攒动,闪光灯、快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最开始出现这般盛况时,对面商铺的老板会探头疑惑,今天来了什么明星?如今已然见怪不怪。
从周二到周日,这样的场景每天准时上演。
2024年春天,李然开始流连于上海的各个小剧场,对热门戏如数家珍。其中,亚洲大厦又被称为“韭菜大厦”——戏迷们常常多次购票重刷同一部戏,于是以“被割的韭菜”自嘲。李然还到过距离“韭菜大厦”八百多米的大世界,看动漫改编的音乐剧《时光代理人》;走路10分钟以内就能到达的第一百货商场,留下了她初次看古风类型音乐剧的记忆。
在李然看来,上海演出市场最有意思的就是小剧场,“他们想把这里打造成中国的百老汇,所以才会连成一片。”
从延安东路的大世界到南京东路的第一百货,1.2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百余年前,上海开埠之后,这里就曾剧场云集、名角辈出,成为近代中国戏剧和演艺的发源地。
如今,在这片环绕着人民广场的区域步行,会经过大约四十个剧场,包括人民大舞台、共舞台、茉莉花剧场等大中型剧场,还有三十多个属于“演艺新空间”的小剧场。
“演艺新空间”,是2019年上海对标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大都市的演出业,在国内率先推出的新政策——满足特定的剧场面积、座位数或每年的演出场次等指标,便可将写字楼、商场、园区的非标准剧场转换为演艺新空间。
早在2017年,上海就明确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发展目标。随后一系列推动演艺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支持开拓新型演艺空间。至今,上海共批准授牌100家演艺新空间,其中近半集聚在黄浦区。开心麻花、时光剧场等厂牌和制作公司纷纷打造各自的小剧场。
上海市文旅局统计显示,2023年,上海营业性演出达到4.57万场,破历史纪录;接待观众近2000万人次,票房收入33.39亿元,均较2019年有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上半年,演艺新空间的演出场次在所有演出中占比约四成,票房达6357.2万元。
演艺新空间为小剧场戏剧提供了机会,保障了高密度的演出频次、丰富的剧目种类。
2020年,亚洲大厦由写字楼摇身一变为小剧场聚集地,凭借开在酒吧里的环境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疫情中杀出血路。《阿波罗尼亚》在上海已经演出超一千场,每场平均上座率95%,根据座位数与票价估算,票房预计达数千万元。
这种小剧场驻演的形式,让每一部戏都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剧场。戏迷们依据剧情发生场景,为每个小剧场取名:小酒馆、小赌场、小灯塔……
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首尔大学路等世界知名演艺街区,不仅形成了集聚的戏剧空间,驻演亦是常态,《猫》《悲惨世界》等传世经典主要的传播形式都是驻场演出。
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多数人对驻演的印象,还停留在景区的大型秀与马戏杂技。即便是驻演演出市场领先的上海,也只有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越剧《红楼梦》等几部作品为人所知。
亚洲大厦的场地方亚华湖院线利用演艺新空间,打造了53个小剧场,命名为“星空间”,已成为“环人广”观演地区的一面招牌。每天晚上,星空间里有二三十部音乐剧和话剧同时上演,到了周末,剧目还会更多,节日里还有午夜场选择。
星空间打破了国内驻演演出的零星处境,每部戏用舞美还原剧中场景,在专属剧场里自成一个世界。最近上演的英文版原创音乐剧《灯塔》,在200平方米小剧场搭建出海滩场景,带观众穿越至上世纪的英格兰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北半球蒲公英
除了点赞!别的,也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