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一路繁花迎“百花”

夜幕下的“交子之环”。

设计灵感源自“蜀锦”的成都高新体育中心,被人间烟火围绕。西侧有广袤的绿植,户外是风雨球场,馆内精心置入“商业岛”,成都人喜欢的公园和市井,运动生活图景,全都囊括其中。

这也是成都高新体育中心项目用地总负责人郑勇当时设想的场景。“它就应该是个公园。”郑勇说。

如今,这片“公园”继大运会、世乒赛、羽毛球顶级赛事汤尤杯之后,又将迎来“百花”竞艳。2024年8月4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将在这里举行。

这是时隔39年,成都与百花奖的再次相遇。1985年,第八届百花奖在成都举办,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衣少女》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光耀了一座锦官城。

那时,可能没有人会想到,3年后,锦官城南一片新的城区就此启航,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商业环境里,坚持自己的节奏,滋养文化艺术,让时尚和传统在这里续写“彼此携手,相互成就”的佳话。

以“会”营城:硬实力”的提升

百花奖之所以落地成都高新区,缘于这里青春活力、宜居宜业的区域优势。

但不容忽视的是,承办一项大型活动、一项世界赛事,对一座城市而言,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基础设施的布局和提升。

先是2015年成都高新体育中心项目启动。彼时,成都还未提出“以赛营城”等理念口号,以赛促建、赛事惠民的理念也还未形成社会共识,而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从规划到落成,又一次不偏不倚,先一步踏进了共识里。

2023年7月,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全面交付使用。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诉说着成都高新区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期冀。百花奖开幕式过后,这里将迎来更多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

此外,成都高新区近年来打造的中国-欧洲中心天府音乐厅、中演大剧院、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等文化演出城市地标,为居民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交流平台。夏如烟是活跃在“成都戏剧圈”微信群的网友:“抢到了音乐剧《芝加哥》的票,紧接着还有舞台剧《翻山海》,我都想开个高新中演剧院的会员了。”

文体之上,“科创”基因顺理成章融入血脉。成都高新区的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到赛事安排、安全保障、融合指挥调度保障等各种应用场景,以科技创新助力文体赛事:

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一款乒乓球“陪练”机器人用“机械手”做出十分精准的拉、削、搓、推等动作,实现“类人体”动作发球,帮助运动员热身训练;还有一款名为“魔镜”的AI智能健身镜,集成了43英寸高清屏幕、麦克风阵列、光感、体感等技术的智能终端,带领运动员跟随镜中教练“沉浸式”进行赛前放松和赛后拉伸。

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汤继强看来,成都高新区实现了“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

历经多次办会“实操”,成都高新区的统筹指挥调度能力日益提高,安全到位、通讯畅通,建立完善了各项保障体系,能够迅速应对突发状况,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如今的成都高新区,凭借其出色的公共文体设施和优质的专业服务,让这里成为了西部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软”文化的魅力:彼此成就

办奖办节办展,一个友好而又充满硬实力的城市(区域)只是第一步,真正能填充血肉的部分,依然在于这个城市(区域)能提供怎样的文化氛围。

中国电影三大奖中最早成立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俗称“群众奖”, 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电影好不好,观众说了算,这大概是对电影百花奖生命力的最佳诠释。

生活安不安逸,市民说了算。快节奏中的市井味,或许是成都高新区对百花奖的最高敬意。

从西蜀廊桥西入铁像寺水街,市民们既可欣赏川剧变脸、手影戏等传统艺术表演,又可沉浸在古今交汇的文化体验空间中,感受生活的惬意。

“白天能奋斗,晚上有生活”是青年选择这里的理由。漫步在街头巷尾,叫上三两朋友闲聊,新奇的点子、灵光一现的创意在闲聊中变得可感可知,成为可供创作者们汲取的“原料”。

“文化要扎根在现实世界中。”成都艾尔平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姝洁说,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在不容易的生活中得到治愈。

成立于2013年的艾尔平方公司,其原创IP动漫剧集《汉化日记》里的故事就发生在成都高新区,主要讲述了以该番剧导演周雪等人为原型的女主角“苏莫婷”的平凡生活。在B站上,漫迷给《汉化日记》打出了9.8分的综合评分,目前番剧观看量已超3亿,这几年更是吸引了不少粉丝专门来“巡礼”打卡。有番剧粉丝说:“在苏莫婷身上,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更能看到一群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样子。”

除开对群众文化的推崇,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著称的百花奖,其多元包容的气度也与成都高新区开放兼容的个性相互呼应。

2022年,四川造梦时空影视有限公司落地成都高新区。公司制片人高利军“蓉漂”四十余年,机缘巧合下与陈德明相识相惜。

陈德明,成都人,国内著名动画电影导演,2010年由他拍摄的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一举入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201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最佳动画长片和中国第十四届华表奖最佳动画长片。

高利军和陈德明在成都高新区开启再创业旅程。二人联合制作的“喜马拉雅三部曲”首部《犬王麦穗》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是一部发生在四川甘孜稻城亚丁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万物有灵相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所有的一拍即合,都源自惺惺相惜。人与人的邂逅,城市与文化的彼此成就,“百花”与成都高新区的携手奔赴,也是如此。

“功法”

承办百花奖,对成都高新区意味着什么?

把视线延展到双子塔5公里之外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你会发现一个更完整的逻辑:左手文旅营销,右手统筹文创,一文一武,闪展腾挪,构成了成都高新区打造文化城区的“功法”,试图以文旅带动热度,以文创赋能产业,用热度吸引产业,依产业续航热度。

数据为证。作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目前已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AG电竞、可可豆动画、葡萄腾动漫、完美天智游等项目,聚集从业人员约5500人。

以可可豆动画为例,凭着《哪吒之魔童降世》超 50 亿元的票房,这家公司一举拿下中国动漫影史冠军,预计将在2024年内推出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

一个爆品IP带动整条产业链,其设计、制作、配音等多个环节均有成都高新区制作公司的参与。像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漫电影部分制作的MORE VFX公司,其制作基地之一就位于这里,这也是它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家分公司。

在MORE VFX成都公司CEO刘颖眼中,选择这里,除了宜居、幸福感强之外,更看重的是发展潜力。“近五六年,高新区的影视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聚拢了大批数字科技公司,比如前沿的AI、游戏行业。有聚集,就会有碰撞。”刘颖说,“这种生态链正逐步形成,圈子越来越大。”

成都高新区的逻辑愈发清晰:以文化原创内容为基础支撑,以市场营销能力为驱动,若施之以产业创新运用,文化发展的闭环得以形成。

谋定而后动,对成都高新区的规划者来说,棋子已经落下——重点突破优质内容IP培育和内容分发平台引进。一手培育动漫、影视特效制作产业集群,一手围绕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布局头部平台内容分发业务,带动长短视频创作发行。

诚如四川造梦时空宣传手册扉页上写着的6个字:造梦,追梦,圆梦。今日之成都高新区,或许正像诗人流沙河在诗歌《理想》中所述——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