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喜:茯苓记 | 峡河西流去

峡河这地方,一直有种茯苓的传统。山上松树林广大,但采挖的人多,这个季节是最热闹的时候,甚至有的人,似乎也不为采茯苓,就为赶个热闹,显个存在,打发身上的寂寞。东山和西山,北坡与南坡,隔着一条沟一道河,远远的,打情骂俏,呼朋唤伴,招呼一起抽烟,吃干粮喝水,说天道地,从早至晚不息。

责任编辑:邢人俨

茯苓。视觉中国|图

茯苓。视觉中国|图

峡河这地方,一直有种茯苓的传统。种茯苓这事,也不是多么挣钱,山坡上烧火,主打一个取材方便。一河两沿的山上,野火烧不尽,风雨吹又生,松树强势得斧头都得退避三舍。

现在采用的方法当然是人工种植了,又科学又高产。山上砍来松树,截了段,刮了皮,晾晒到半干,和茯苓种子一起成片地埋在地里,3、4月份入土,7、8月间采收。而在更早之前,茯苓是野生的。家家户户的油盐酱醋茶,孩子的学费,看病穿衣,礼来情往差不多都靠采茯苓收入。

每年夏尽秋至时节,正好采挖茯苓。大人和孩子,背着篓,扛起锄,上山找茯苓。茯苓抱着松树的根系生长,深埋土里,并不容易找到,经验和运气就很重要。一般来说,年轻气盛的树不会生长茯苓,只有那种苍老的、病恹恹的松树才生,但正常的松树,哪怕活了一百年也不会显苍老,得找那种生了病虫害的,树干上被啄木鸟啄出大小一串窟窿的那种。盲挖有时也会挖到,但总是事倍功半,甚至白费力气。通常是得看地上的土有没有拱起的样子,茯苓个头大,生长快,会把地皮拱起一个包来,如果树下的土有包,又有开裂,那准有一窝大家伙。茯苓的强大之处在于,今年采过了,明年还有,代代不息,和这个世界上的人类差不多,死死生生,兴亡荣枯,没有穷尽时。

山上松树林广大,但采挖的人多,这个季节是最热闹的时候,甚至有的人,似乎也不为采茯苓,就为赶个热闹,显个存在,打发身上的寂寞。东山和西山,北坡与南坡,隔着一条沟一道河,远远的,打情骂俏,呼朋唤伴,招呼一起抽烟,吃干粮喝水,说天道地,从早至晚不息。也有张家的男人和李家的女人做出苟且之事来,传为十年不乏味的笑谈。

孝歌是孝堂上的歌,也叫亡歌,不能乱唱,不吉利,但到了荒天野地,就可以打破规矩,不那么讲究了。采茯苓的时候,天远地大,孝歌随便唱。对于喜欢唱的歌手来说,歌就是日子,日子也是歌,歌就是命,命就是歌,苦也唱,喜也唱,愁也唱,乐也唱,没有什么能把人歌分开。我最爱听的,还是《英台闹五更》:

一更英台怨梁兄,

当初结拜路途中,

去在南学把书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