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无邪”到“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评诗、论诗,让儿子学诗

《诗三百》的内涵,却可以无穷无尽,其原因就是因为周代封建贵族引用《诗》,在礼仪和外交场合,都是采用一种“断章取义”的方式。

责任编辑:陈斌

《诗经》是六经或十三经之一,“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摘录《论语》相关章句,看看这些涉及《诗经》(及《诗经》之外的逸诗)的地方,孔子的看法与态度。

逸诗

《论语·子罕》: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这是一首“逸诗”,即传世《诗经》三百篇之外的古老诗歌。

汉代今文经学认为,孔子编订《诗》《书》,作《春秋》,为汉制法。因此,编订《诗》之外,就不可能有所谓“逸诗”。例如,康有为就主张,这里引的《诗》,一定是齐、鲁、韩之诗,不可能是“逸诗”([清]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1984年,第141页)。

说孔子编订《诗》后,就没有“逸诗”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在孔子之后的战国文献中,多次出现“逸诗”。如郭店楚简《缁衣》就引用过逸诗(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2页);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引用的《虞诗》,也是逸诗(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58页);上博楚简中,也有逸诗《交交鸣鸟》《多薪》(李守奎、曲冰、孙伟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5)文字编》,作家出版社,2010年,第856—857页)。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实际上,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当恰如学者所言:孔子选定的《诗》,是儒家教授门徒的教材。《诗三百》不大可能包括当时“诗”的全部(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73页)。换言之,孔子以《诗三百》作为儒家教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