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这么多患者,最终却这样离开”:温州遇害医生李晟

李晟是“心内男神”,其他科室需要心内科会诊,都首先想到他。论医术,“虽是主治医师,比主任医师还难约。”

李晟是不知道拒绝病人的医生。他曾对学生说,病人过来看病都不容易,要对病人有更多耐心。

“他从早上开始一直给病人看病到中午,还没有吃一口热的午饭,就走了。”同事感叹,李晟医治了这么多患者,最终却以这样的结局离开。

责任编辑:谭畅

李晟工作照。“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微信公众号截图

李晟工作照。“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微信公众号截图

“竭尽全力,没能把自己的同事救回来。”2024年7月2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一院)一位医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当日凌晨,温医一院发布的《沉痛悼念李晟医生》一文,在许多医生的朋友圈中刷屏。文章称,7月19日13时许,该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院方第一时间组织多方专家联合救治,李晟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9日21时许不幸去世。

当日警方通报,持刀男子在温医一院伤医后跳楼。该院两位医生说,这名男子也救治无效身亡。

“李晟医生是我院一名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我院全体职工对李晟医生去世表示沉痛哀悼。”温医一院方面称,相关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论医术,“比主任医师还难约”

温医一院多位医生称,事发当日,李晟加班看门诊到中午1点多,心内科诊区就剩下他一个医生。

网传行凶男子因家属救治无效,遂产生报复医生的心理;但其家属是另一位医生的患者,与李晟并无关系。就此说法,7月20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温医一院,对方表示“涉及刑事案件,不便接受采访”。南方周末记者联系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对方以“不方便透露”为由拒绝受访。

事发现场视频显示,凶手持刀,将李晟从诊室追出来,砍数次,李晟呼喊“救命啊,杀人了”。

一位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晟身上被捅伤多处,主要是头部、颈部和腹部。抢救时,由于李晟失血过多,医院内部发起献血行动。“他是 AB 型的血,我们医院就动员整个医院 AB 型血的同事,鼓励大家去献血。”

2024年7月19日下午,温医一院医护人员为李晟排队献血。网络截图

2024年7月19日下午,温医一院医护人员为李晟排队献血。网络截图

李晟的多位同事和患者讲述,李晟是温州乐清人,年龄约五十岁,于1996年本科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9)


美好🥇年华
回复

美好🥇年华

2024-08-01

致敬

你想的静静就是我  
回复

你想的静静就是我  

2024-07-23

真是不想看到这个报道,太痛心了,其他病人的希望就被毁了

风语者 kyi
回复

风语者 kyi

2024-07-22

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人! 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罪不可赦,医疗系统本身的问题要深入研究扎实改进。不能让无辜的医生再买单!

过峰
回复

过峰

2024-07-22

提高安保力量

130****1450
回复

130****1450

2024-07-22

更悲剧的是,总有人一听伤医事件,就先揣测是医生有什么问题,发在网上的这种无端恶意更伤人

嘿呀
回复

嘿呀

2024-07-22

培养一个医生所需要的成本是很大的,现在的医生从大学开始都要走八年时间才能开始接诊。厚厚的课本,实操的训练,医院的实习,这些都是外行看不到的。见习过一些医生接诊,通常从进门就开始观察患者,然后有方向性地问问题,因为就诊人数多,他们不断精炼技术,想提高效率,很多人觉得我排那么长的队,结果就几分钟看完了,似乎很敷衍,敷衍吗?大家都知道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怎么换到医生身上就不行了?而且真正见过全程的工作,才会知道他们的工作强度有多大,脑子一直保持着高强度地运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还要给抱怨的患者解释。对医生的要求太高了,要医术精,要态度好,要有耐心。有人说他们报酬高,对比那些高收入的工作,医生的钱真的是一点一点赚出来的。有人说,去医院总开一堆单子,那些影像检查都是诊病排除病所需要的,你可以不做,但没检查出疾病,希望你别后悔。言尽于此,只是想让更多人理解理解医生这个行业的不易 特别是那些顶尖医生

徐徐
回复

徐徐

2024-07-22

为啥好人总是早走🫨

很二很二我
回复

很二很二我

2024-07-22

💔何以崩坏至此……

昀
回复

2024-07-22

医院的安检与警力都很重要。全社会增加对医务人员对尊重与信任是源头之水。

151****5303
回复

151****5303

2024-07-22

真的很痛心

hy
回复

hy

2024-07-22

悲愤啊,为何这样敬业的好医生要遭受如此残忍的杀害?这会寒了多少人的心啊?

186****5385
回复

186****5385

2024-07-22

李医生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北京朝阳医院的陶勇,真心难受!

全家福LuShouXiCai
回复

全家福LuShouXiCai

2024-07-22

强烈建议,进医院也必须安检,并且必须像乘地铁飞机一样日常化!!!!!

153****2199
回复

153****2199

2024-07-22

情况不明,我们读者不能乱加评论,愿社会平安,理性处事。

150****1478
回复

150****1478

2024-07-21

哪是安检就能解决的问题。

151****2911
回复

151****2911

2024-07-21

哪位医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赶紧好起来?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得好起来?

襄阳翼舟
回复

襄阳翼舟

2024-07-21

“这个领域类似于大熊猫珍惜度的医生李晟”就这样离开他热爱的“医者仁心精术救死扶伤”的烟火人间?!——当下社会及细分领域治理的“悲剧”,尤其是在……所在医院应对普通、中级和极端“医闹”的应急预案确需加强!“相关部门及相应联动部门”在“医闹”的预防和治理及惩戒等方面亟待完善和付诸实施“顶端设计”和同步推进切实可行的“联动预防和惩戒机制”!!! 愿李晟医生“一路走好”!愿从“李晟”医生的悲剧始,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和救死扶伤的医生们皆安康顺遂!!!

187****5317
回复

187****5317

2024-07-21

医院配警力吧

魏勇
回复

魏勇

2024-07-21

医生本身是救死扶伤的,与老师一样,唯大家所敬重。这样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发生在李医生身上,使人更悲愤。但是像李医生这样的医生还有千千万,我们相信医者都是仁心,但这样极低概率患者家属未来可能还会有。悲愤过后,如何减少或杜绝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呢?医患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能不能将诸如此类的人汇总起来分析分析呢,是家属生死观念的问题,或是医疗知识的匮乏,还是住院费用负担很重,还是什么原因,在宣传,科普,保障方面怎么做? 是问题,更是难题。

137****8199
回复

137****8199

2024-07-21

没这么简单

159****9583

2024-07-21

放开卫健委对医院的各种行政管理才能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