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龙: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企业ESG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4年7月12日,由南方周末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责任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本届论坛以“科技引领 碳寻未来”为主题,与相关领域学者、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共话“双碳”战略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在当天论坛上,香港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SISD执行院长、零碳学院院长、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张亚龙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转型》为主题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大家会想: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样的逻辑体系?概念都清楚,背景也清楚,那它的逻辑体系是什么?其次,新质生产力和现在谈到的碳、绿色、责任,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快速打通和推动的事情?这就是我今天交流的主要话题。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背景,我为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新质生产力从提出到现在形成全社会的焦点,总共不过一年的时间,但它的内涵非常地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很多学者在做很深的解读,比如把新质生产力解读为“新”“质”“生”,每个字都要拆解。我今天重点和大家分享的是“新”。
“新”,这个词要投影到我们所说的新技术、新模式等八个方面,而在这八个方面,科技创新首选其中,也是我们最关心、最关注的一点。
新技术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你未来希望在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去生活?你的技术是否具备将来为城市赋能的能力?有太多的技术,一个社区,大的类别到小的分节将近上千项,所以这些新技术是未来社会发展进行创新的关键。
我给大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一个城市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我们结合全球很多好的城市样板做了梳理,总结了这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画像,其背后大概有197项指标。为了简单一点,我们整理了它的一级、二级指标,通过几个案例和大家进行分享。
相信深圳是很多同学毕业后的心仪之地,因为这是可以让你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城市。深圳非常注重科技,被认为是中国的硅谷,不仅是某个学科、某个产业,深圳整个城市都在按照科技创新的大逻辑在推动。在这当中,我们需要看到新质生产力所催生的新科技、新技术必然会带来新场景。
深圳是未来之城,目前承载了280多项绿色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这个场景下,有政府推动的新模式,也有企业开发的新业态,还有我们所说的产品催生的新赛道,所以说这座城市是新质生产力最好的样板间,也是最为真实的呈现。国际低碳城片区投资规模一百多个亿,但它承载的是整个这座城市对未来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等所有关键词的具体投影。
另外,我还要分享一个新模式。目前我认为只有深圳能够把环境修复这个老话题做成这么生动的新产业。玉龙填埋场是深圳也是全国最大的环境修复项目,在2024年6月刚刚动工。这张图是垃圾填埋场修完以后的产业图,将来就是这个样子。
请大家思考一个平时不愿意思考的话题:静脉产业如何能变为动脉产业?何为“静脉”产业?我们所说的绿色板块很大一部分比例都属于大气、固废、水等技术、业态,它们伴生的是城市的静脉。这个静脉也是资本最闹心的地方,因为项目不挣钱、项目周期长,因为其天然的责任逻辑导致产业发展相对要慢于动脉。什么是动脉?新能源、新材料,纳米科技、量子、大数据等都属于动脉,是属于造血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二合一,希望大家可以关注。
技术从来没有新旧之别,新技术只能说是方向性的新,还有研究的新突破、新发现。但我们还是要强调新技术,因为它是用技术在改变环境,用技术在实现低碳,用技术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繁荣。
上面这张图是一个社区,运用了168项技术,它从我们所熟悉的数字化,到我们不熟悉的微生物菌群,从我们熟悉的绿色出行,到我们不熟悉的零能耗的住宅改造,所有的技术背后都是创新的团队思维。这个项目真正实现了城市绿色低碳的社区样板,也是深圳第一个零碳社区,集中了刚刚所说的多项技术资源形成的创新,它的背后逻辑就是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改变城市的现状,营造城市的未来,实现城市的低碳。新技术对于新质生产力落实到社区端时是非常具体,非常有可看性的。
至于新赛道是什么逻辑?大家都关注一件事情——就业,都关注将来你可能会做什么工作,都关注大企业在干什么。过去我们有很大的关键词,叫做“中国企业责任”,正是属于新赛道之一。为什么要关注企业?因为有了企业,所以城市才能改变,如果没有企业,城市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样做,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思考。首先头部的概念,链主的概念,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大的跨国公司。
有几个例子,首先是中国集装箱,新质生产力给了它新赛道。大家去海边就都知道,中国企业出口首先是产品走出去,产品走出去就靠海运,海运时就需要有集装箱,全球50%的集装箱都是中国产。一个集装箱排5吨碳,如何变成零排放呢?需要做载具的重新设计。什么叫做载具?物品的移动全部都要用到载具。作为物流的受让方,我们下个单,顺丰就会把货品寄给我们。但在顺丰的体系里这是一个庞大的低碳物流的逻辑,因此如何让这个庞大的物流体系实现低碳、零碳,同时不影响生活品质,甚至让你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感,这就是物流企业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中集把整个载具变成全新的空间设计,他们认为载具的逻辑就是空间的搬移和运输,从低碳的角度看待未来低碳物流的产业,因此他们也孵化了一家新公司,这家公司前两个月已经上市了。中集这样的案例很多,有大量的企业通过碳管理进入到新赛道,进入到新业态,这是非常棒的。还有生物圈3号(原万科总部基地),早在十几年前被评为全国最好的LEED铂金奖零能耗建筑。它背后是万科这样一家庞大的地产头部企业,他们如何看待城市的建造,包括土地、空间还有住宅,又怎么和人与自然和生态完美融合。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新赛道。
企业思考的是碳如何变成新产业,如何能把绿色金融、气候变化投融资和城市的更新、社区的更新以及光储充源网荷等能源的应用、高效地结合,催生新的上市公司、催生新的业态,让新企业进入到新舞台。
新赛道是企业左手牵气候变化、右手牵企业治理,这也是ESG未来五年、十年最大的话题。如果企业不能把ESG引入到新赛道逻辑,如果企业的ESG还是定位在责任和付出的逻辑,那ESG也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换一个思维,如果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把ESG纳入企业的新赛道逻辑,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推动城市和生活的可持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然后是深能源的一个垃圾电厂项目。深圳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不仅是深圳,也是所有城市都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垃圾围城。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很少参与所谓的3R,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因为离我们比较远,垃圾分类在小区和家里面都做不到,更何况把一座城市的垃圾搞好?但不能不管、不能不做。这个案例就做得很好。第一是技术好,技术一定要达到国产化率。我们强调国民的原创能力,这家垃圾电厂的技术超过国内99%以上的企业。第二是处理能力,这样的项目在10年前的时候,相信很多城市是不接受,有排斥感的。为什么?大家理所当然地觉得垃圾焚烧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但你一旦了解以后,就会发现你认为理所当然产生排放的事情,也可以变得不产生排放。全深圳市2000万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是7.5万吨,却实现了2020年—2021年垃圾的零填埋。所以像深能源这样的企业,扮演了城市垃圾的运输者和消化者,通过技术创新,在全深圳建立了5个大的垃圾发电厂,最大的体量老虎坑一天能烧掉5000吨垃圾,满负荷运转可以超额完成7000吨垃圾的焚烧。分享这家企业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你看到城市的所有改变、所有创新、所有新赛道,全部都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不可能有企业以外的第二个主体。所以我们讲企业的成长性催生了对于新赛道、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贯通能力。
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非常值得分享。虽然我在讲一些企业的事,但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明白企业、社会、政府以及我们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我们过去全中国大概十年时间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治理黑臭水体。南方的河道黑臭水体治理非常要命,北方也一样,黄河流域“几”字湾包括长江沿线。如果不把黑臭水体治理好,我们的青山绿水是很难实现的,大家认为黑臭水体治理需要什么?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模式。如果没有新模式,那么治理就会是高成本。
举一个例子,我们深圳有一条著名的河,叫做茅洲河,茅洲河是深圳治理难度最大的一条河。为什么难?因为在过去河道两岸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厂,它们的排放,明渠、暗渠一大堆,把水污染得不得了。这在工业化早期是城市很普遍的现象,长三角也一样,大江大河两边一定布满了各种企业,包括洞庭湖以及沿线的内陆湖。为什么?因为没有水,工业就不能生存,我们清澈的水进入工厂出来后就是污染过的水。如果不做零排放的要求,如果不做水质净化,达到一类、二类、三类、四类的划定,那我们今天的水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南涝北旱的阶段性损害。虽然花了一千亿治理一条河,但河道两岸生态资源得到恢复,释放出来沿河两边各200米以外形成的空间资源、土地价值,经过测算将近万亿。这是很重要的投资学逻辑,也是我们在学管理、学经济,在具体到一个城市项目逻辑下需要去看待的事情。这其中的技术依然重要,整个区域分布了大概四五个污水处理厂,但这个污水处理厂不仅处理污水,它还被改造成生态博物馆,地上全部给改造成绿色、多功能、多用途,是对空间集约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只有通过新模式,结合新技术才能把新质生产力在城市中的新突破变得非常精准、可信。
在这些企业案例中,大家可以捕捉到ESG吗?肯定有,因为我讲的每一个项目都和ESG密切相关。但有这样的人去解读企业的ESG吗?比较少。因为我们更多关注“企业为社会做什么”这样一个柔性话题,没有看到企业在改变自我的同时改变了一座城市,用自身的技术和产业优势,甚至整个赛道优势去为城市的绿色未来、绿色繁荣做其应有贡献。
所以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非常地鼓励,也呼吁大家在真正意义上为它们助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企业,才会创造出今天或未来的新质之城。新质之城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我们过得很舒服,质量不能低,又一定是可持续的。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透支了太多生态资源、空间资源以及大自然应该平衡的资源,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反省、反思甚至回归到应该有的发展状态,在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提出新质生产力。要求既然是面向新的,就不要用过去的眼光看,因为新的城市一定会有新的需求,一定会有新体验。对于气候变化、宜居、安全以及合作共赢、公平、正义,所有这些词背后只有一个词,那就是以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