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富 | 《莫砺锋演讲录》读后
提要:记得程先生为本科生上《历代诗选》课,我们三位研究生也去旁听了,期末课程考试题目就是要学生们找《古诗今选》(征求意见稿)的错误,这样既让每位学生将《古诗今选》认真读了一遍,又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大提高了《古诗今选》的质量。
责任编辑:刘小磊
老同学送我一本《莫砺锋演讲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我已退休多年,想补补课,便将其读了一遍。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学者在弘扬与普及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就宣讲唐宋诗词而言,莫砺锋无疑是个代表人物。他已出版了《莫砺锋诗话》《漫话东坡》《诗意人生》《莫砺锋说唐诗》《莫砺锋说白居易》《莫砺锋讲唐诗课》等普及读物。莫砺锋说过:“如果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莫砺锋演讲录》322页,以下仅注页码)本文仅就《莫砺锋演讲录》谈几点读后感。
一、选题精当而有特色
参加学术会议,围绕一个中心议题,与会者选准一个切入点并不容易。莫砺锋在选题方面,往往能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他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大学参加“纪念刘永济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报告会暨《刘永济评传》出版座谈会”的发言就是一例。刘永济是武汉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武大师生对其学术成就当然非常熟悉,很难讲出新意。莫砺锋演讲的题目《缅怀老师的老师》就非常好。从学历看,刘永济与程千帆并无师生关系,莫砺锋称刘永济是自己老师的老师,自然会引起与会者的关注。从经历上看,刘永济与程千帆虽非师生确又胜似师生。作者所引程千帆《忆刘永济先生》一文就足以说明这一点。1941年,程千帆夫妇与刘先生在四川乐山“学地头”结邻而居,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刘先生的读书声,此时刘先生已55岁,而程先生当时还不到30岁,他感到“这声音像警钟一样激发着我和祖棻少年好学的心,使我们一点也不敢松懈”。程千帆对刘永济的学问非常钦佩,经常拜访刘先生,还将自己和祖棻的一些习作呈请批改。后来刘先生推荐程千帆到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这是他到大学教书的开始。当时程千帆只有28岁,刘先生怕他不能胜任,特地在隔壁教室旁听程千帆上课,听了一个星期,才算放了心。程先生之后听刘师母偶然谈起此事深受感动,表示“对待自己的学生,也总想以先生为榜样去做,虽然还差得远”。(75页)程先生在文中引了刘永济研究生马昌松的一段回忆录:“我们写的读书笔记,先生都详加批阅,连错别字也一一改正。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即使卧病,到了该上课的时候,也仍然躺在藤椅上照常讲课。”(70页)刘先生为培养学生呕心沥血的精神与工作态度,程先生不折不扣地传承了下来,他对我们的读书笔记与习作无不精批细改,连一个错别字都不放过。程先生在生病住院期间,也照常改我们的论文。程先生晚年常说“所为不及其所欲为”。他在《劳生志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