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湾核电站,他们用20年定义另一种“日出东方”

仲夏的连云港,凌晨5时不到,人们便借着深深浅浅的蓝色天光来到海边,在海风的轻拂中等待一场壮美的海上日出。调试值夜班的王吉鹏有时也会“加入”等日出。完成调试工作后,他会瞥一眼将晓的天空,偶尔也能和日出浪漫邂逅。

三班倒是核电运行人和维修人的日常,只为给千家万户送去灯火。维修岗的昝映辉值完中班已近午夜。在阵阵浪涛的背景声中,他的步履是轻快的:安全地将机组移交给夜班值他才能睡个安稳觉。

在黄海之滨,云台山下,坐落着目前全球在运加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田湾核电站,两位70后核电人王吉鹏和昝映辉在这里工作了二十余年,有时追逐日光前行,有时披星戴月而归,和两千多名江苏核电员工一起日夜兼程,共同守护着田湾核电的安全运行。

用心沉潜下去

千禧年的钟声敲响,人们满怀憧憬迈入新世纪,就像朴树在《我去2000年》专辑中唱的那样,“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核工程专业读大四的王吉鹏,也决定毕业后奔赴自己在高中时就许下的“以核报国”的梦想。

“那时候《东方之子》特别火,有一期是介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前辈们的事迹,我看完心潮澎湃,也想将来像前辈们一样以核报国。但是家里人希望我去电厂工作,既有核又有电,‘核电’这个想法就突然涌入脑子里了。”2000年毕业后,他选择了离家乡山东更近的田湾核电站,刚刚开工建设的新电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公司要把我们送到俄罗斯学习也充满了挑战,吸引了无数像我一样的大学毕业生。”

作为中俄核能技术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的一期工程采用俄罗斯VVER-1000压水堆核电技术,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为了尽早掌握核心技术,早日培养自己的核电人才,江苏核电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一项便是组织核电基础知识和俄语学习,并派员工前往俄罗斯进行VVER机组操纵员培训。凭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俄语成绩,王吉鹏抓住了2002年赴俄罗斯培训的机会。

2002年,王吉鹏初到俄罗斯。

核反应堆操纵员有另外一个称呼“黄金人”,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培养一名操纵员所需的成本:相当于一位成年人体重的黄金价格。在13个月的高强度学习中,王吉鹏和同事们始终带着使命感,“可能就只能见这一次,我们希望多学点技术回来。”那一年王吉鹏24岁,第一次没有跟父母一起过春节。2003年,王吉鹏回到田湾核电站后,凭借掌握的机组运行技术,很快投身到一期工程的调试工作中。

边在现场工作,边努力备考,2004年,王吉鹏通过了操纵员的考试。从一个阀门、一个泵、一个风机的调试,到整个系统和反应堆的联调,王吉鹏参与了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大大小小的调试工作,“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和它一起成长。”2005年,机组成功装料带核运行,王吉鹏始终守护在侧,最终实现并网发电。

“用心一者,寡欲静心,方可沉潜于事。”除了运行新人王吉鹏,维修新人昝映辉也充满斗志,决定用心沉潜下去,与还在起步建设阶段的田湾核电站一起成长。

2003年,昝映辉以技术人员的身份从兰州来到了田湾核电站。虽然此前已有在大亚湾核电和秦山三期核电的工程建设经验,但“进行设备检修对我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全新工作,也经历了从工程建设者到维修人员的身份转换”。昝映辉的父亲也是一名核工业人,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对核事业有着美好的向往,“我父亲大学毕业后就作为俄语翻译与苏联专家一起为新中国寻找铀矿。”1986年,16岁的昝映辉便进入核工业四七一厂工作。

在核工业四七一厂,老一辈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昝映辉影响很深。他踏实苦练技术,勤恳工作,因为表现好,1990年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大亚湾核电建设,2000年又被借调到秦山三期核电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正是这两次经历让他与核电结缘,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工作态度,“第一就是要按程序做事,不能越步骤工作,还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手艺才能适应核电工作。”来到田湾核电站后,昝映辉没想到就这样留了下来,成为江苏核电维修处的一名正式员工。

2007年,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迎来首次换料大修(OT101大修),这也是昝映辉第一次参加主泵大修、作为主泵检修第一负责人,他要求自己和团队必须以沉潜之心追求极致。“主泵水润滑轴承的精密程度和贵重程度是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关键部位的精度要求达到了0.01毫米,”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其近乎苛刻的要求,昝映辉用了一个形象的表达,“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甚至九分之一!因此,每一个部件的检修都必须做到极致,哪怕是一粒灰尘。”

江苏核电核反应堆核级设备检修领域首席技师、田湾核电站主泵检修首席操刀人昝映辉。

对安全的敬畏

经受住近乎苛刻的考验的背后,是昝映辉想方设法从俄方那里学到主泵检修的核心技术和对核安全的敬畏。

“刚开始俄方在检修核心部分时都是避开中方人员的,靠人不如靠己,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主泵检修的核心能力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除了主动做好工前工后工作,清理零部件、准备工器具、收拾场地,昝映辉还努力学习日常交流的俄语、英语,晚上也和他们一起唠嗑拉近感情。在长期“工作”与“情感”的双重攻势下,俄方专家渐渐不避着他了,甚至会经常拉上他一起检修。“人都是有感情的嘛,”昝映辉笑道。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在每一个核电人的心头。“主泵是核电站的心脏,任何检修失误都会对核电的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检修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要靠你的责任心。”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所有主泵检修的关键操作都由昝映辉亲自完成,以确保万无一失。

“安全是红线”,昝映辉始终牢记。

“安全是红线,程序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做,每一道工序都不是小工序,都必须当作关键工序去做,这是核电厂和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严格遵守程序,细节做到极致,是昝映辉的工作哲学,而如何提升技能、提高效率,则是他实现安全的方法。

俄方之前检修主泵时,每台主泵电机进行环吊拆卸、回装要花费近4个小时,四台主泵电机就是16个小时。为了缩短环吊的时间,为大修提前完成奠定基础,昝映辉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主泵电机的一体化吊装装置,“它可以一次性把主泵电机吊走,直接节省了16个小时,这对于整个大修的工期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优化。”昝映辉骄傲地介绍道,他还创造了VVER型号主泵电机的世界最快检修纪录——4.5天。

2018年,江苏核电成立了“昝映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昝映辉眼中,“大国工匠”精神不是某一个人的精神,而是一种团队支撑的精神。他不仅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了每一次检修,还持续开展团队技能培训,推进技术创新和维修技术的应用,带出了更多更年轻的技术能手们。在工作室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挂满了整整一面墙,他个人就拥有11项发明专利。“这些成果转换成专用工具,不仅显著提升了我们现场的工作效率,还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系数,在保证核安全的同时,也保障维修人员的安全。”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也深深镌刻在王吉鹏脑海中,让他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依然重细节、重微末,追求极致。“你要敬畏它,相信它,再去执行、建设它。我一定要技术高超,责任心到位,才能确保核安全。”

在VVER机组OT104大修的一回路强度水压试验中,因为要在仅0.3兆帕的压力允许范围下,通过注水将压力提高到24.5至24.8兆帕的压力平台,运行处不仅成立了专项组,还安排了两位“黄金人”负责操作,其中一位就是王吉鹏。“可以简单理解为需要不停地往系统注水顶到2450到2480米水柱高度的压力,但是给你的控制范围只有30米水柱高度。”王吉鹏形象地解释了此次试验的难度之大、要求之高,“24.5兆帕已大大超过设备正常的工作压力,相当于考验它的极限压力,时间越长对设备的损伤就越大,所以这个过程要尽可能快。但又不能太快,否则刹不住车一下超过24.8兆帕,试验就失败了。”

要快、还要准,设备处于极限压力,王吉鹏和他的伙伴也同样面临着极限压力的考验。试验开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盯着屏幕,在主控室只能看到压力值的操盘手王吉鹏,和在现场只能通过指令操作就地阀门的另一位操纵员,必须精准沟通、默契配合,才能确保试验成功完成。“当保压结束,压力降到24.5兆帕以下后,强度水压试验就基本算成功了,主控室响起了掌声。”OT104大修后,水压试验泵增加了变频器,可以实现无级调速,从主控室就能实现一回路压力的升降,这次的强度水压试验也就成为了“绝唱”。

二十余年过去,“小王”变成“王老吉”。

“我们机组的额定功率是106万千瓦每小时,这个能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能量传递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平衡被打破了,可能就会产生偏差或事故。”面对手中巨大的能量,王吉鹏对核安全时刻抱着敬畏心,并努力修炼自己的技术。2009年,他通过高级操纵员考试,并被评为江苏核电首批运行专家。

规行矩止,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也是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规程有很多结论性的限制条件需要遵守,它只是一个结果,但规程写就的背后,可能是一次次事故、一条条生命。”2014年成为值长后,王吉鹏每次给团队培训时都要求必须敬畏核安全,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前一步没做完,后一步就不允许做。”如果遇到此前没出现过的操作,团队便会编写专门的程序,“相当于在技术上教大家怎么样保证安全。”为了将核安全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王吉鹏不仅通过工作归纳总结,编写了大量培训教材和操作手册,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二十余万字的规程。

核电的运行与维修就像中国古代建筑里的榫、卯,两者共同构成了核安全的精密结构,而我国核电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以敬畏心修炼技艺,以责任感培养团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则奠定了这精密结构的牢固基石。

坚守一线的决心

凭借过硬的技艺,昝映辉于2016年获得了“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又被评为中核集团的“技术能手”。如今的昝映辉已是田湾核电站主泵检修首席操刀人,不仅创造了160余次主泵检修零失误的纪录,还始终坚守在一线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2021年,昝映辉成为江苏核电首席技师,同年成功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公司认可我的工作,给了我那么多荣誉,我也要让大家放心,守护核安全始终有我在。”

工作中的昝映辉。

昝映辉做到了。2020年的OT302大修,在俄方专家无法参与的情况下,他和团队攻坚克难,实现了VVER机组中国团队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完成主泵检修。“这次挑战验证了我们完全具备全部的检修能力,不仅能够独立行走,也具备向外输出的能力,”2024年,被同事们称为“田湾达摩院”的“昝映辉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为国家级工作室,“这里就是修行的地方,我都54岁了还奋斗在一线,保证主泵万无一失,将我的纪录一直延续下去,这是我想追求的。”

选择坚守在一线的,还有从“小王”变成“王老吉”的王吉鹏。王吉鹏自我调侃道,“头发越来越少,剩下的越来越白,能叫小王的人越来越少,叫老吉的人越来越多了。”称呼变化的背后,不仅是他在运行岗位上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同事们对他的认可和信赖。

工作中的王吉鹏。

担任值长期间,王吉鹏不仅要管设备管发电,还要管安全管人。“管人远比管设备管技术复杂得多,说大要关注整个运行值的长远目标和组织定位,说小要关注值里四五十号人每个人的个体情况,谁是不是要多锻炼锻炼交流能力了,每个岗位上的人员性格专业搭配合不合适……”在王吉鹏心中,值里人尽其才、机组安全生产,才是一名好值长。因此,他始终把培训列为与安全并重的一件大事。

为了做好培训工作,王吉鹏倡导在值内建立各种互学助学制度,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有的要培养成技师,有的要培养成操纵员。2021年,王吉鹏被聘为江苏核电首任高级值长,“对于我们实战一线的技术人员,需要经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在我这么多年的值长生涯中,一共培养了6名值长、7名副值长、19位高级操纵员、27位操纵员。”2022年,王吉鹏迎来了新的挑战,成为田湾核电基地高级值长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集中了运行领域的各类技术大咖,我们要将核电运行人的道路走得更远,在中国核电层面贡献出田湾力量、田湾智慧。”

“田湾智慧”迎来了2024年春天的一个硕果,历时21个月建成的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启联合调试大幕,将为中国石化产业提供多元化、清洁化的绿色核能方案。

正是无数像王吉鹏、昝映辉一样的一线核电工作者将宏大的梦想化为日常的行动,以责任和匠心身体力行地推动着核电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建设,我国的核电事业才能奔向更安全、更绿色的未来,并迎来更耀眼的“日出”东方。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