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修音史:习惯了化妆,还愿意比素颜吗?

一部修音史,也是中国电视音乐节目变迁的缩影。

“你都会惊讶,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它在这个音乐产业链里就是一个瑕疵品,因为它是靠修音之后的录音室版本火的,根本就没有达到现场演唱的标准。”

陈美威说,修音就像遮瑕,只能掩盖缺点,除了音准和节奏之外,咬字、音色、气息、情绪、口气等等都无法修音。

责任编辑:李慕琰

随着修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广泛应用,争议也一直如影随形。(视觉中国 图)

随着修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广泛应用,争议也一直如影随形。(视觉中国 图)

远在美国的地球物理工程师安迪·海尔德布兰德博士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一项发明将永远改变现代流行音乐。

这是1997年,在大洋彼岸,最早的修音工具Auto-Tune已经被制造出来,并在2000年初的欧美唱片工业中得到蓬勃运用。不过,这个行内的秘密超过十年后才得到公开披露:2009年的格莱美奖颁奖礼上,一个摇滚乐队抗议行业使用Auto-Tune进行修音;《时代》采访的匿名录音工程师承认,“现在每位歌手都假设你会用软件处理他们的歌声。”

同样在21世纪的头个十年,中国电视上开始出现专门的音乐节目类型,央视2000年1月推出的歌唱类节目 《同一首歌》首开先河。随之而来的就是假唱争议,崔健在2002年发起的“真唱运动”。那英等众多歌手都被卷入其中,不得不一一表态,反对的声音强调,很多时候演出的音响效果有限,假唱是主办方的要求,歌手也很无奈。

很快,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直播火遍全国,各类走音、“车祸”现场,为节目增加不少谈资。

2010年,美国老牌音综《X音素》爆发了修音丑闻,节目创办人、评委之一西蒙·考威尔下令禁止使用Auto-Tune。《时代》杂志更是将Auto-Tune列为“50大最糟糕的发明”。

修音风波却没有影响这类音综的版权畅销海外,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各大电视台盛行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开始制作更专业化的音乐综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2012年开播的《中国好声音》。

从此,修音进入了中国电视史。《中国好声音》播出期间,舆论一度掀起对修音的巨大质疑。从节目组矢口否认、直播露馅到如今的人人习以为常,修音的技术没有过多进化,改变的只是人们对真实的期待。

一部修音史,也是中国电视音乐节目变迁的缩影。

资深音乐制作人陈美威从2000年左右开始接触Auto-Tune,当时主要用于唱片录制中,将差距微小的音准调好。二十多年来,见证了修音软件在电视节目里逐渐普及,他用“复古”来形容直播不修音的《歌手2024》。

“不化妆,大家都来比素颜,这挺好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可是你说要每一个节目都这样,我觉得不太可能。”

《超级女声》等最早一批真人秀节目通常采用直播的形式,演唱没有经过修音。(资料图)

《超级女声》等最早一批真人秀节目通常采用直播的形式,演唱没有经过修音。(资料图)

跑调罗生门

键盘手闵博俊曾与乐队合作助阵2009年的《快乐女声》,他记得当时现场录制进去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声,没有音轨,“想修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2012年,《中国好声音》找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担任音响总监,音响设备耗资2000万元。

陈美威曾做过《中国好声音》的专业评审,刚开始他点评选手的表现,会指出哪里音准不对,可等到节目播出,才发现唱段里原有的音准问题都不见了,显得他的点评有点像在无病呻吟。

这时他才意识到,节目是会修音的。下一次录制,评审之间互相提醒:别点评音准问题,说了无效,反而让观众以为在故意挑刺。

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增加了修音的必要性。刘阳多次以媒体评审和大众评审的身份参加音综录制,他发现,“当一个东西留在网络上,可以被反复地欣赏、反复地琢磨的时候,大家伙开始在意这些瑕疵了,总觉得瑕疵很刺耳,不应该有,那就要去修。”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播出伊始就卷入了修音风波,不少观众质疑歌手的演唱被美化过。当年,一位网友在知乎上写下两千字的科普文,指出“这种简单的技术早就是录音行业公开的秘密了,但是几乎没有人出来科普过,估计是为了饭碗和收视率吧,只要有人继续被骗,修音高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也有人站出来为修音辩护。比如,乐评人李如一写下《修音无罪》一文,语带不平地指出,修图早已被坦然接受,而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


暂不留名
回复

暂不留名

2024-07-01

既然能接受修声和美颜,为什么不能接受AI唱呢?想一想咱们欣赏的是什么?到底是不是艺术本身。

199****8226
回复

199****8226

2024-06-29

本篇文章要谈论的,本质上是技术是否滥用的问题。一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个人理解是无罪的,主要在于使用的人群是否正当使用。至于某杂志说是“50大最糟糕的发明”,这显然有哗众取宠、巨婴嘴脸的嫌疑。正如小孩子摔跤绊倒,做父母的却要怪桌椅板凳不长眼睛,拍打板凳为孩子出气。 我们想一想氯胺酮的例子,这也是谈之色变的毒品,可是用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却被证明有着惊人的效果。但如何规范使用,一直在医疗界论证中。 所以,个人意见是,修音等一系列美音美图软件的规范使用,需要演艺团体、协会、媒体监管部门共同制定约束公约,毕竟AI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早日将权力规范在笼子里,时不我待。

199****8226
回复

199****8226

2024-06-29

个人理解,不必对修音软件上升到道德审判的程度。大部分综艺节目,都其本质属于娱乐节目,娱人娱己,娱乐尽可能多的受众,为受众造梦。所以,约定俗成用修音软件或者美颜软件,都是对受众和主角的最大尊重和体面,也是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之必要。任何一个艺术行业,为了让艺术更有价值,都会运用很多手段和方法来展现,即使古典绘画,也有小孔成像法和工作室徒弟联合创作名人署名等手段,不必厚此薄彼。如果真的非常较真,强调素人演出,那么声光化电服化道等艺术元素也算成一种矫饰了。 当然,涉及到比赛类、现场演出、直播等的娱乐节目,应该事先声明没有运用任何软件美化,好让受众有个心理预期,这也是出于对所有人的尊重,另外也不至于陷专业评委于不义的境地。

九全
回复

九全

2024-06-28

只要不作也很正常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4-06-28

大眼小世界
回复

大眼小世界

2024-06-28

真实,太少太难得

白月
回复

白月

2024-06-28

不应该欺骗粉丝的😡😡😡

永无止境
回复

永无止境

2024-06-28

不真实的话 还要人干嘛 直接用机器电脑创造音乐就行了,这样有没有意思呢?最关键的是明明他唱不了这个水准,经过修音水准立马提高,这不是欺诈吗?

135****3451
回复

135****3451

2024-06-28

“这时他才意识到,节目是会修音的。下一次录制,评审之间互相提醒:别点评音准问题,说了无效,反而让观众以为在故意挑”。这段挺有意思也挺讽刺的。而作为现在才知道真相的观众有种楚门的世界的感觉。

水中鱼
回复

水中鱼

2024-06-28

无底线的内娱

畅洁民
回复

畅洁民

2024-06-28

修音应该是听众的一种知情权,是否修音是音乐人或者节目组的事情,但听众拥有知情权,因为听众是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利知道消费的节目是由什么构成的!

虚无缥缈
回复

虚无缥缈

2024-06-28

素颜那是何等的奢侈啊

166****0125
回复

166****0125

2024-06-27

发明绝对是好的,只不过滥用了

138****8514
回复

138****8514

2024-06-27

電子修音技術的應用,能造就不是歌星的歌手成為歌手,聽众被騙了還在帮着点贊、买单。假的真不了,只能褻瀆了藝術的真締!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6-27

皇帝的新装,如今渗透到各行各业。

139****6263
回复

139****6263

2024-06-27

习惯了化妆,还愿意比素颜吗?修音软件,最糟糕的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