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不衰,广东人口逆势增长的秘密
2007年,广东首度超过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并持续至今。
“珠三角的魅力就在于制造业够发达,客户够多。”只要有两三个客户,就能维持一个公司生存,四个以上客户就能挣钱。
东莞虎门镇、长安镇、塘厦镇人口超过60万。人口最强镇,也是经济最强镇,三者均跻身全国十大经济强镇。
发自:广东东莞
责任编辑:张玥
与老家相隔700公里,湖南人刘桂刚六年前决定在广东东莞买房定居。二十年前,父母来这里创业,扎下根后,他的塑料工厂又招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年轻人。
刘桂刚的决定是人口大潮的一个缩影。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即生育数减死亡数)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量)。2023年,广东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为正值,成为国内少子化、老龄化趋势中的一个亮点。
一般来说,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越是生育率“洼地”,但全国GDP排名第一的广东却是例外。
2023年,GDP总量前五的省份中,仅广东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出生人口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已公布数据的30个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的有五个省份:广东、广西、贵州、海南、青海。
此外,广东常住人口1.27亿人,较2022年增长49万人,连续18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
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生育第一大省。
2024年初,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我们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活跃的人气带来的是蓬勃的朝气、兴旺的财气”。
近两年,广东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也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例如为18-35岁相关人才提供高等教育补贴、开通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等项目。
然而“抢人”政策各大城市都在出台,广东何以源源不断地吸引外来人口?答案是就业机会,其核心是制造业的迭代升级。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初期主要靠“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吸引大量外资设厂,并带来先进的生产管理制度。
尤其是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规定特区企业雇工可由企业招聘,使得天南海北的打工者南下,出现“百万劳工下广东”的局面。“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也成为当时深入人心的口号。
生于1968年的刘善明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4月,临近毕业,学校组织个别师生参与讨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预感到要发生大变化,刘善明没有接受分配工作成为一名教师,而是决定前往广东。
他先到了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干的第一份工作是卖涂料的漆工,因缘际会接触到塑料外贸业务。
塑料,是与钢筋、水泥、木材齐名的基础制造原材料,其运用范围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产业链覆盖化工原料、机械设备、模具、制造。塑料,可以说是工业的基础。
广东是塑料大省,产业链最为齐全。2023年其塑料制品产量1450.6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37%,位居榜首。
工作中,刘善明意识到塑料客户更集中在深圳、东莞这些制造业工厂聚集的地方。2000年,他辞去珠海的国企工作,到东莞与朋友创业。
也是这一年,还在读初中的湖南人刘桂刚的生活也与东莞产生了交集。他的父母放弃了老家的工作,跟着同乡从邵阳一路乘汽车到广州做生意。刘桂刚兄弟三人每年寒暑假到广东与父母团聚。
他父母卖的正是塑胶原材料。这些圆柱状的颗粒,也叫“工业粮食”。塑料制品就是将这些颗粒热熔成液体后,再经模具挤压、冷却后固化成型的。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西、湖南是广东“外省人”最多的两个省份。以各省户籍人口相比,相当于广西每8人、湖南每13人中就有1人在粤务工。
对于外地打工者而言,广东的用工机会、工资水平比老家好得多,大量城中村也提供了低成本的居住场所。2007年,广东首度超过河南,成为人口第一大省,并持续至今。
人口激增,一度成为广东“棘手”的难题。
刘桂刚高中毕业后到东莞跟父母做生意,当时外来务工人员实在太多,“有些人经常会被查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