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时不在场的嫌疑人,“非自愿”认罪认罚

检察机关查明,案发时段内,付某不在案发城市,盗窃行为非其所为,公安机关仅以网吧登录身份信息认定付某为犯罪嫌疑人错误。

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的一审刑事案件中,有88.2%的案件都适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19年,这个数据是44%。5年间,这项制度的适用率上升了44.2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3年审结的一审刑事案件中,88.2%的案件都适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人民视觉供图)

2023年审结的一审刑事案件中,88.2%的案件都适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人民视觉供图)

四川绵阳一家快餐店内,工作人员放在收银台的手机被盗。

事情发生在2019年11月10日。报警后,公安机关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一个登记身份为付某的“00后”,他在盗窃手机后,进入附近一家网吧。

半年后,付某被抓,他向公安机关表示认罪认罚。2020年6月15日,案件移送至绵阳市涪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进展到这里,看上去似乎是件简单的盗窃案。不过,检察官发现了异常,付某的供述与被害人表述不一致。之后,付某坦言,案发时自己不在当地,之所以“供述”盗窃经过,是因为不清楚被定罪的后果,因为侦查人员告诉他,“事情不严重,赔钱就可以回家,否则将被关押”。

2024年6月13日,最高检将此案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并指出:办理认罪认罚的轻微刑事案件,应加强对侦查活动合法性和认罪认罚真实性、自愿性、合法性的审查监督,防止出现违背意愿的认罪认罚。

不起诉决定

2020年6月22日,涪城区检察院第一次讯问付某时,与在侦查阶段一样,他认罪认罚,还在第二天主动赔偿了被害人损失。

反常的是,讯问后,付某多次给承办检察官打电话,了解定罪处罚的法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