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游戏全额退费,难在哪儿?厘清各方责任是问题的关键
游戏公司和家长分摊30%-70%责任比重的情形是:监护人提供本人账号或帮助人脸识别,明知未成年人使用亲属账号仍不干预,明知未成年人租赁或购买账号而不干预,未妥善管理银行卡和支付信息等。这些情形并不是游戏公司的错,它们还需承担一定责任,看起来是对家长的偏袒。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不熟悉网络游戏,不知道如何管孩子,初遇到这类事情,不宜承担全部责任,只得采取折中方案——这也是督促游戏公司加强和家长的联动。
责任编辑:陈斌
最近,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内首个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的规范性文件。虽说是一个行业协会的团体标准,但后续可能被吸收为行业或国家标准,因此,这份文件引起游戏行业与很多家长重视。
当前国内游戏消费,成年人没有限额,针对未成年人的限制则十分严格。18周岁以下用户,单次游戏充值不超过100元,每月累计充值不得超过400元。未成年人消费限制、游戏时长限制,再辅之以网游实名认证,这三大措施基本扼制了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乱象。
不过,还是有“熊孩子”突破阻碍,狠狠“氪金”。最新的媒体报道是,宜宾市一商户的12岁儿童,偷拿家长手机玩游戏,累计充值七八十万,近一年充值金额就达11万元。这种巨额消费非常吓人,足以毁灭一个家庭。更多的情形是,家长主动将手机交给孩子玩,孩子掌握支付密码,消费畅行无阻。一个小孩子玩游戏动辄花掉几千上万元,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未成年人游戏全额退费,为什么很困难?
面对这种情形,家长可以申诉退费。这是游戏行业针对未成年人消费乱象的最后一道屏障。民法典将儿童列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