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意味着什么?

M1增速下行,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既有金融业“挤水分”,也有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大部分配置到国债这类安全性资产上,一定程度上挤压贷款增速。

责任编辑:冯叶

2024年5月22日,上海一家银行挂出存款利率、理财利率吸引市民关注。视觉中国/图

2024年5月22日,上海一家银行挂出存款利率、理财利率吸引市民关注。视觉中国/图

2024年6月14日,央行5月金融统计数据公布,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余额比上月末略有增加,同比增长7%。

M1,是流通中的现金货币(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准货币(企业定存、居民存款)。

5月M1与M2的增速剪刀差高达11.2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高,意味着什么?       

金融业“挤水分”

加上4月M1增速同比下降1.4%,2024年M1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转负。历史上,仅有两次M1增速为负,分别发生在1989年和2022年。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M1增速通常与楼市销售增速有较高的关联性,M1增速持续两个月为负,体现企业部门投资扩张意愿偏弱,主要反映地产销售偏弱。此外,政府发债并扩大支出也能提振企业部门的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