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人文学:在大时代为无名劳动者留下存在的痕迹

新工人文学小组的成员,每一个个体都布满了生命的伤痕,与此同时,这些伤痕累累的个体又对文学等精神生活保持着旺盛的渴望。他们借文学的语言在这个斗转星移的大时代为无数、无名的劳动者留下存在的痕迹。

责任编辑:辛省志

《我的皮村兄妹》封面

袁凌新作《我的皮村兄妹》封面

2024年5月1日,非虚构作家袁凌的新书《我的皮村兄妹》在皮村新工人文学小组举行了首发式。

我把这本书也作为文学小组的成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内部视角,从文学小组内部来观察文学与劳动者的关系,书里的每一个个体都布满了生命的伤痕,与此同时,这些伤痕累累的个体又对文学等精神生活保持旺盛的渴望;二是,袁凌既是来文学小组上课的志愿者老师,也与文学小组的工友们成为人生知己,他从2017年到皮村采访的记者,一步步变成经常跟着工友打工、劳动的好兄弟。袁凌写这些生活在皮村的北漂们的生命与工作,也在写他自己是与他们一样的“不稳定劳动者”。这种有社会情怀的非虚构作家与从事文学创作的劳动者的相遇、相知本身是一种时代印记。

新工人文学小组

北京朝阳区东五环外金盏乡皮村。2014年9月开始,一群喜欢文学创作的劳动者,每到周末都聚集在皮村工友之家的办公室里一起交流和讨论文学。这就是新工人文学小组。

2007年,皮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出现,里面有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工友影院、新工人剧场、同心互惠商店等公共空间,新工人文学小组的文学课堂也是工友社区活动之一。我是文学小组的第一位志愿者,曾经每周末都到这个农村大院,与喜欢文学的工友们一起上文学课。

我一开始按照文学小组召集人付秋云的设想,准备从文学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讲,但没有落实。一是我自己不从事文学创作,细致的写作技巧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clown
回复

clown

2024-06-20

zan

有悔
回复

有悔

2024-06-19

现代文化不断地向社会基层下沉,让劳动者完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双重翻身。底层劳动者翻身,估计他们这一辈是实现不了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见过工地夫妻房,也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五六对夫妻,中间只是用床单隔开。生活和尊严跟他们无关,唯有活着! 这个世界是多维的金字塔,构建橄榄型社会也是美好的愿望而已。除非人性的善压过恶!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