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导演专访 “我筐里有的东西,你不一定伸手拿”

说实在的,我没有想到,我筐里的东西会被人拎出来。最早不是被媒体,而是被网民拎出来的。但我相信,网民太多了,能拎出些许意义来的,肯定是少数。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陈 晨 朱晓佳

“我上剧作课说过,真实是狗屎,我希望把它忘掉,不要被它束缚。”姜伟说,“我说真实性一定不是第一位的,戏剧性肯定是第一位的。‘是不是’一点都不重要。历史是怎么样的,真实又是怎么样的,不重要。但历史和真实性它是重要的参考,关键是‘像不像’。”

说到自己从《锦衣卫》到《潜伏》的变化,姜伟说自己“务实了”。

姜伟引以为憾的《锦衣卫》是他第一个剧本。第二个剧本是根据皮皮的小说《比如女人》改编的《让爱做主》。《潜伏》是他的第七个作品。

“上道创作始于1999年,从写电视剧本开始,慢慢蜕变成电视剧导演。第一个长篇剧本是一个晚明戏,十年来写出七个剧本,六个都已成影像,恰恰此古装长子竟未能面世,想来便觉大糗。”姜伟这样给自己注释。

姜伟的专业是历史,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山东师大的图书馆里当了7年图书管理员。那是姜伟人生中最荒唐的7年,迟到早退,挨批评是常事。为了逃离荒唐,姜伟选择了考研。

第一年没考上在意料之中,外语已经撂了7年,而且也不知道电影学院考什么东西,姜伟进考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考题抄下来,这样回去之后就知道怎么复习了。第二年,31岁的姜伟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课对内向的姜伟来说是挺大的挑战。同学们都是二十几岁的孩子,小品演得好与不好,都没有太大的压力,而31岁的他像骆驼掉进了羊群,怎么都觉得 不自在。毕业之后,姜伟留校,在教务处工作,负责发放全校的电影票,工资五百元。为了生活,找机会拍片子,姜伟曾经是他的同学中拍广告拍得最多的一个。

早年把拍片和生计挂钩的经历,让姜伟成为一个务实的人。谈起如何确定电视剧的集数、剪片子的时候如何“打点”(确定每集的开头和结尾),以便让每一集起承转合,寡言的姜伟就会变得相对津津乐道。他的心思甚至细到把“打点”作为一种荣誉,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回复

2010-11-15

任你循循善诱,我就是不上套……姜伟几乎每个回答都在温和地抽记者大嘴巴子……真爽啊!

回复

2009-05-22

精彩!!! 南方周末:我能不能说 《潜伏》的说教是包装、易容之后的说教? 鄙人:我能不能说《南方周末》的煽动是包装、易容之后的煽动? 《潜伏》是个好片子 姜伟是个好编剧好导演 孙红雷是个好演员 姚晨是个好演员 石记者是个烂记者, 南方周末是个不知所云的报纸

回复

2009-05-21

什么破记者,草

回复

2009-05-18

记者被拍得很惨很可怜。 期望记者将来不要只用一种价值观看待世界,犯傻会被鄙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