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在牛背上摇晃

印度总理莫迪开启了历史性的第三个任期,而他领衔的印度人民党则获得了一次尴尬的胜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旗帜与话语或许一度非常好用,但2024年印度大选表现出的政治形势变化也在发出警示信号:经济不行,口号再好听也没用。

责任编辑:李屾淼

2024年6月9日,纳伦德拉·莫迪宣誓就职印度总理,开启了其第三个任期。在此之前,能在印度做到第三任总理的,只有他们的国父尼赫鲁。

然而,莫迪的这第三个任期注定不会平静。

6月5日发布的印度大选计票结果显示,印度人民党仅获得了人民院中的240席,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获得293席。这与选前印人党“全国民主联盟超过400席,印人党拿下370席”的口号相去甚远。

由于印人党未能依靠自身获得超过半数(272个席位),便需通过与盟友人民党(统一派)(Janata Dal United,来自比哈尔邦)和泰卢固之乡党(TDP,来自安得拉邦)组建联盟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的方式进行执政。另一方面,反对党印度国大党带领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则一共获得了232个席位。

这一结果出乎所有媒体和外部观察者的预料,也意味着印度政局将发生结构性改变。

莫迪在从政生涯中从未经历过联盟政府的形式,因此如何与其盟友协调并让步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而且,2024年10月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哈里亚纳邦还将举行邦议会选举,如果在这两个邦印人党遭遇了进一步的失利,那么就会极大地影响联盟政府的稳定性。

由此看来,印人党未来五年能否持续执政,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2024年5月7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印度总理莫迪在投票后展示手指上的标记(视觉中国)

2024年5月7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印度总理莫迪在投票后展示手指上的标记(视觉中国)

北方邦的失利:印度教民族主义气数已尽?

与上一届大选相比,印人党丢失了63个席位,在北方邦丢掉29席,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丢掉14席,此外卡纳塔克邦、西孟加拉邦、拉贾斯坦邦也是印人党主要失票的地方。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被视为印度教腹地的北方邦。作为印度人口最多的邦(达到了惊人的2.4亿),该邦一共会产生80个议员席位,因此北方邦的票型将很大程度影响新政府的结构。

并且,新罗摩神庙的所在地就位于该邦的阿约提亚(Ayodhya)小城。

根据印度教的传说,该地建于16世纪的巴布里清真寺正好是印度教神祇罗摩的出生地。而部分印度教徒认为,正是为了建巴布里清真寺,老的罗摩神庙才会被推倒。恢复罗摩神庙,正是印度教色彩浓烈的印人党最重要的主张之一。1992年清真寺被捣毁,此后又经历土地纠纷,直到2024年1月新罗摩神庙才终于完成了揭幕。

该神庙的大规模落成仪式被认为是莫迪的竞选宣言,标志着印人党实现了自己跨越30年的政治承诺,也标志着印度教民族主义达到了顶峰。

但是在这次大选中,印人党却丢掉了阿约提亚所属的法伊扎巴德(Faizabad)选区。这一颇具讽刺意味的场景,似乎暗示着印度教民族主义颓势已现。

不过,如果深入分析印人党在北方邦的失利,就会发现情况要更为复杂。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助理教授阿尔文·库马尔(Arvi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