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样像小说家一样写故事?

20年前,年逾六十的杨本芬,在一间4平米的厨房,伴随着抽烟机的轰鸣声,以凳为桌,写下了母亲的一生。

写作的初衷很简单,“我意识到如果没有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杨本芬在《秋园》的自序里写到。

她以去世的母亲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秋园》这部小说,以文字为牵引,诸事入书,稿纸积累了厚厚一摞,足有八斤重。

虽花甲之年,才拾起笔头开始写作,然而这部处女作一经推出便击溃了众多读者的泪腺,获得豆瓣9.0的高分,这是艰辛岁月给予她的馈赠。

有读者评论说:“看来我也要去听听外婆的故事,否则就要来不及了。”

你是否也动过这样一个念头?

想要通过写作创造一个世界,去讲述身边人的故事,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

但因“文笔差”“没素材”“情节平淡”“结构混乱”“难坚持”等原因,念头始终无法输出成章。

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锻炼改善。“绝大多数人不是天才,但也可以当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田耳坦言

在他看来,有些地方作家难冒头,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缺少系统的、专业的写作课训练。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太多的作家班、研修班,其实不是系统教学,都是由各种讲座拼凑出来,不起作用。”

为此,我们邀请了徐则臣、田耳、石一枫、弋舟、张楚、任晓雯6位中生代小说家,集结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花费半年打磨《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小说家的20堂课》,希望能陪伴写作者们进行系统训练。

前3期已有5000+学员跟随6位讲师一起学习,不少学员终于将自己心中深藏已久的故事写了出来,还有学员的优秀作业在讲师的推荐下发表。

(往期优秀学员作品发表在文学杂志上)

欢迎加入我们,《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小说家的20堂课》第4期,今年仅此一期,错过再等一年!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学习↑

01

 怎样虚构一个世界?

2013年,《南方周末》编辑建议我在写作版开个专栏,写点“故事性”文字,我一想,那来一组人物素描吧,这样写起了《浮生》。

常有人问,《浮生》是不是非虚构作品。其实《浮生》写作分两个侧面,在历史细节上,我试图以还原的方式——即所谓“非虚构”,来趋近真实。在人性细节上,我则另有途径。人性是幽深的,摇曳不定的。我不倚赖当事人的自我描述,而是借重体察与怜悯。体察源于自己,怜悯及于他人。由此而生想象,想象而生细节,往往能填沟平壑,趋近人性的真实。

——任晓雯

十月文学奖得主

02

怎样搭建故事结构?

优秀的故事创作者,必须熟练把握故事结构,熟悉讲述故事的种种门径,惟有熟悉,方能有所突破。如果能够发前人之未察,找出独特的甚至全新的故事结构和处理方式,这样的创作者是非常了不起的。

文学艺术是否可教可学,暂且存而不论,故事一定可以教可以学,故事的结构和规律一定可以进行探讨研习,它能够让人迅速入门,知道什么是故事,知道故事好坏的标准,从而学会讲故事。 

——田耳

鲁迅文学奖得主

03

怎样用情节推动小说前进? 

我构思小说的时候,先想的是关键情节,关键情节比较重要。

就比如说,构思《营救麦克黄》的时候,关键情节是救狗的时候撞了个人。这个故事来自高速上救狗这件事,后来就想,要是救狗的过程中出了点儿别的事,跟人有关的事怎么办,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变得复杂了,也对社会有说明性了。

构思《地球之眼》的时候,关键情节是一个人受雇于一个美国资本家,在中国监控美国。

可读可感可想,符合这几个标准,我就觉得是个好故事

——石一枫

鲁迅文学奖得主

04

怎样写出有质感的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些说辞已经不少,在我看来,人又何尝不是一个语言的物种、生命又何尝不是一个被诉说着的事实与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重申语言的重要,即是在文学与生命的双重意义上,重申我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我愿意给大家以语言来描述语言,就如同让水去拥抱与证明水。我最惧怕的是,这一次的实践,仅仅降格为了一次对于“技术”的机械膜拜,甚至,连膜拜也膜拜得姿势难看,我期待的是,由此,能够与大家一同擦亮我们蒙尘了的语言。

 

——弋舟

鲁迅文学奖得主

05

 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我深谙县城生活,和这里各行各业的人,但当我书写他们的故事时,我真的能写出一个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吗?

我真的能在这种书写中,勾勒出他们灵魂的波动与曲线,呼喊出他们内心最隐秘的甜蜜与疼痛,从而建立自己对时代的认识和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吗?

后来我发现,人在千百年的变化中,最基本的精神属性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处世逻辑套用福克纳的话讲,如果能将邮票大小的地方写透,能把这些貌似简单的“人”的荣誉、自尊、怜悯、公正、勇气与爱写出来,难道不是某种逻辑上的自我成全吗?

——张楚

鲁迅文学奖得主

06

如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想要获得写作方法论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训练。我的习惯是,如果有十分时间,六分用来阅读,三分用来生活,一分用来写作。

写作者要多读书,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了解这个行当最牛的人在干什么。经验少不要怕,通过大量阅读获得陌生的经验,写不下去不要怕,就要硬着头皮写下去,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想成为一个独特的作家,你一定要开辟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方法。

——徐则臣

茅盾文学奖得主

早年间,《南方周末》就发掘了一批优秀作家,在副刊上开设专栏,发表随笔、小说,让读者在铅字中得以窥见文学世界。作家任晓雯《好人宋没用》的故事原型,正是来自她在《南方周末》的专栏《浮生》。

这一次,我们再次邀请徐则臣、任晓雯、石一枫、田耳、弋舟、张楚六位中生代作家,开设《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小说家的20堂课》,正是希望能继续发掘优秀的写作者,一同进入虚构写作的世界。

市面上由普通写手授课、带作业点评的课程,都动辄1000+元,而我们:

6位中生代小说家

集结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

20节音频课+5场视频直播答疑课+社群服务+作业点评

帮你系统构建虚构写作能力

原价599元

现早鸟价到手仅需399元

南周会员专属特惠仅需377元

点击下方报名按钮,立即加入学习

为什么一定要加入?

01

中生代小说家十数年积累

 5大维度系统剖析虚构写作秘笈

网上能找到的作家分享不少,但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集结起来,系统剖析虚构写作方法的,却十分罕见。

这一次,我们做到了,并用半年的时间,同中生代作家们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大多数写作者的虚构创作五步法:虚构一个世界——搭建故事结构——用情节推动小说——写出有质感的语言——建立人物形象。

02

网罗可复用的进阶写作法

像小说家一样创作

很多人觉得要写小说才学习虚构写作,其实并非如此,虚构写作的技术臻于完美,当我们在学习虚构写作的时候,也是在学习一种进阶的写作方法和思考路径,它始于小说但不止于小说:

比如我们在进行非虚构创作时,会追求事实真实、认知真实、逻辑真实,但这一次,作家任晓雯会进一步告诉你,要如何从人性真实的角度,来构建虚构作品的“真实”世界,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写小说适用,写文案、公众号同样适用。

再比如,我们常常为了把故事情节写得好看,而陷入各种细枝末节,但作家石一枫会告诉你,情节优劣的关键,是我们对人物、对时代、对生活逻辑的理解,这种直击本质的底层逻辑,会让你像小说家一样开始思考笔下的任何文字。

还有写好小说语言的关键,其实是最大程度地理解他人,作家弋舟说“写小说即是写语言,这话也是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千百年来,中国人那些复杂难言的个体经验,那些一咏三叹的生命感悟,就是被这些美好的词汇准确而具有审美意味地附丽”;

小说的结构很多,但作家田耳说用好“四句话训练法”其实就能把握故事的基本结构……

这些颠覆我们往常写作认知的进阶方法,在课程中比比皆是,它从小说写作出发,但不仅限于小说创作,不管你是写非虚构作品,还是做自媒体,抑或是写个人随笔,这套进阶方法或许都能让你有所启发。

03

高密度课程安排

构建虚构写作学习闭环

本课程设置了音频录播课、视频直播答疑、作业等环节,帮你构建虚构写作的学习闭环。

课程服务:

01、陪伴式学习社群

报名学员请务必在课程界面添加班主任微信,发送订单截图,班主任将在开营前邀请你进入学习群。

02、听课与答疑

20节音频课+5场视频直播答疑,让你零距离与小说家探讨小说写作。

03、结课作业批改机会

结课前将布置一次结课作业,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作业由讲师和南周助教团队批改。

04、丰富的课程资料包

报名学员可获赠讲师推荐书单、课程思维导图、PPT讲义。

05、投稿通道

优秀作业有机会在《花城》《延河》《芙蓉》《广西文学》等杂志刊登。

课程安排

课程大纲

超值福利

如果你:

对虚构创作感兴趣,却不知道从何开始;

或是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体系;

抑或是日常的写作陷入瓶颈,不知道如何突破。

那我们诚挚地向你发出邀请。

原价599元

现早鸟价到手仅需399元

南周会员专属特惠仅需377元

点击下方报名按钮,立即加入学习

(本文为推广信息,图片为冯飞所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鼎湖人家
回复

鼎湖人家

2024-06-15

授课具体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上班时间听不了,怎么办? 课程内容可以反复收看吗?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