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双林:将来一定是大量公司做研发,少量做渠道和销售

他对当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有着一针见血的认知:政府应发力搭建、布局产业生态,而不是相互挖角;未来并购而非IPO会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常态;当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想着“大而全”、要成为世界级公司时,中国才能真正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

责任编辑:黄金萍

从科学家转型为企业管理者已9年,向双林仍感觉在企业管理上有知识缺陷,最近在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试图从彼得·德鲁克的这本管理学经典中求解。

向双林今年56岁,1986年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后留学日本、美国,获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以“跨界基因沉默”技术发明人的身份,在学术界颇有名气。

2008年,他回到家乡湖南,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2015年-2019年,他投身产业,先后出任南华生物(000504.SZ)总经理、董事长,并在2020年出任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泰生物”)董事长。

这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研发细胞治疗产品,目前产品覆盖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CAR-T技术、mRNA-LNP技术等。它也是一家“两条腿走路”的研发型公司,既做技术服务,也做新药研发。过去几年,远泰生物已授权多个经验证的肿瘤治疗靶点给十余家跨国药企和中国新兴药企。

向双林,远泰生物董事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美期间,向双林曾参与“跨界基因沉默”技术的产业化,在2006年获得诺华领投的1200万美元投资成立公司Cequent, 用该技术研发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和肠道炎症等疾病的小分子RNA干扰药物;2009年Cequent第一个新药获批进入临床1期,仅一年后公司被Marina Biotech以4600万美元的价格并购。

2008年回国后,他持续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在远泰生物更是直接参与和推进生物医学的原始创新。

他对当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有着一针见血的认知:政府应发力搭建、布局产业生态,而不是相互挖角;未来并购而非IPO会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常态;当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想着“大而全”、要成为世界级公司时,中国才能真正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

以下是南方周末对向双林的访谈:

原始创新,需要我们这帮人

南方周末:您回国之后,从学校到上市公司,再到初创企业,这个经历很少见。

向双林:是比较少见。有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很多教授出来创业,多多少少跟我有一些关系。我从学校出来,没有碰得灰头土脸,有这个案例在,大家也都可以试一试了。

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