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奇明:一起骑摩托吧,穿过那些想不明白的事儿

“其实大部分角色,都是生活在他之前的影子里面。”生活中很多人不也是这样的吗?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青岛

责任编辑:杨静茹

(受访者提供/图)

性格

“早啊。”青岛的海就在阳台外面,蒋奇明背着双肩包出现在我面前。临海的影视基地在城南的郊区,一座小山上立着“东方影都”四个字,像好莱坞地标一样,他在这里参加新电影的拍摄。

我们的采访约在5月中旬,他出演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和《哈尔滨一九四四》正在热播,网上讨论热烈。但这热闹似乎与他无关,他依然过着每天上下班一样的拍摄生活,不拍戏的时候,就一个人待着、溜达。这里的海很平静,天气也是,他的神色也是。

在《我的阿勒泰》中,蒋奇明饰演从广东到北疆淘金的高晓亮。登场时,那是一张中年漂泊者的脸,透着精明与不甘,还有零星的善意,当他望着人的时候,像要把人榨得一滴油水都不剩;就连身体,也是常年漂泊者的身体,充满了疲惫,又不敢松懈,硬撑着一口气。

在这部展现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作品中,高晓亮像一位来自现代商业社会的闯入者,他为了钱倒卖草原上的虫草,牧民赖以生存的草皮因为虫草生意被破坏。采访前一晚,最后一集播出,高晓亮与牧民生活方式的冲突达到顶点,他被跟自己有过一段感情的张凤侠(马伊琍饰演的女主角,热爱草原生活)拿枪指着脑袋。张凤侠质问他为什么要打虫草的主意。他一抬眼,双眼猩红,脸颊凹陷,“有人要收我就卖,卖了我就有饭吃,这有问题吗?”这个异质化的角色预言着2000年代初的阿勒泰的未来——终将受到景区开发和资源开采的商业化大潮的冲击。

播出时,蒋奇明也看了这场戏,以往他很少看自己的戏,“因为自己看自己,老觉得太差了。而且老有很怪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演绎的故事,在配角的有限体量里,有多少被传递到了观众那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蒋奇明面对的都是小角色,“在没有事件的情况下,得让人物有性格,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必须做到。”

对蒋奇明来说,高晓亮是反面角色,但也是一个可怜的失败者,孤身从大东南跑到大西北,希望通过发一笔横财来证明自己,到最终也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和金钱。最后一个镜头他带着满脸的恨与不甘,像刀子一样扎在这部基调温暖的电视剧里。

过去一年,蒋奇明凭借几个戏份不多的配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是《漫长的季节》里的聋哑混混傅卫军、《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酒蒙子那日苏、《哈尔滨一九四四》里的邪典特务田小江……1992年出生的他眼睛不大,突出的鼻梁和颧骨成就了一张立体的、可塑性极强的面孔,与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

即使是熟悉的人,看到他在剧里的角色也要愣一下。“和他本人除了样子一样,几乎很难找到有什么共同点。无论是台词,还是肢体,每个角色都是他完整重新塑造的,就是这个感觉。”《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编剧、演员王一通说。

2023年4月1日,《宇宙探索编辑部》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